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定国墓被迁往北京,各族人民建庙祭祀膜拜,屈大均也为其作词歌颂

作者:李定国

 

清朝把李定国墓迁到北京,傣族、白族人民为纪念他建造汉王庙、本主庙

李定国死后原葬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因李定国子嗣兴自李思茅率众来降后,清廷为了防备南明余部借李定国墓聚众反清,因此特将李墓迁到北京,乃改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顺天即今北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
李定国的后世纪念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定国,捐资建李定国祠,称汉王庙,每年春节,杀猪宰鸡去祭祀。原祠1960年被毁,但当地群众依然前往祭拜。1988年,勐腊县政府拨款15万元重建,被云南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县民族博物馆保存有李定国使用过的铁炮5件(座炮3,手炮2)。 
大理市下鸡邑村的白族也奉李定国为“本主”,建有本主庙。


为纪念李定国保家卫国的刚烈和保护百姓的作为屈大均为其作词 
《李六处女》
六处女者,皆李氏,番禺茭塘都宏福乡人。癸巳,晋王帅师至新会,茭塘诸乡治战船应之。晋王败绩,敌攻宏福,六女登楼皆缢。
双燕归何处?楼台久不春。云疑飞髻女,月是弄珠人。玉佩捐湘浦,罗衣绝塞尘,琵琶弹马上,嗟彼去和亲。
小姑弹宝瑟,大姊织流黄,独立朝霞里,双流日月光,何曾窥宋玉,不肯做王嫱。一代红颜尽,当楼恨未央。
《许二烈女》
二处女皆许氏,番禺潭山乡人,父明宗,某县知县。癸巳,晋王帅师至,”兵”以潭山乡与晋王交通,攻之,二处女从母某氏及庶母某氏,投井死。
双雏随阿母,游戏在芝田,正鼓湘灵瑟,俄惊老土弦,银瓶齐坠井,玉镜不当天。百尺寒浆里,连枝产白莲。
雉子斑斑好,同楼春陇旁,一朝矜意气,双翼碎文章。蔡琰何能侠?明妃实不祥,可怜龙塞去,眉黛拂秋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脑海的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中文名
李定国
别    名
鸿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    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抗清救国
封    爵
西宁王→晋王
称    号
民族英雄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