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在李定国建议下大西军联名抗清,与野心扩大的孙可望矛盾凸显

作者:李定国

 

大西军进军贵州势如破竹,孙、李争执最终形成联明抗清之势
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正月,大西军向贵州进军。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 
在贵阳,四将军对大西军今后的出路和策略进行了商讨。孙可望主张到广东南岭一代,若有危机可以出海,李定国则主帮助南明,恢复大明江山。由于清军入关,张献忠对明朝的态度已有所改变。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 大西军的失利,也使李定国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误,此时李定国想要归顺南明,恢复明朝政权,孙、李两人争执不下,李定国气愤地说:”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垫背“,于是拔出战刀自刺。众将夺下战刀,立即撕破一面战旗为其裹伤,也一致表示愿意听从李定国的命令。孙可望见状只得收回己见,四将军设坛盟誓各自恢复了各自的本来姓氏,尊崇孙可望为首 ,联明抗清之势开始形成。

大西军壮大后孙可望野心扩大,李定国与其矛盾凸显,为团结忍辱负重
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说:“如果你们兴义师来讨伐,那么云南全省可以拿下。” 四将军认为这是扩大农民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沙定洲闻讯,惊恐万状,弃昆明南逃。
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姓万人空巷的出来迎接 。四将军马不停蹄进行分路平定,说服沐天波与农民军联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复大明天下”。
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仍然保持着农民军的传统,每次遇到大事开会,四个人并列坐一起,各营将士的赏罚都有孙可望说了算。 
孙可望随着地位提高,个人野心逐渐膨胀。明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对孙可望说:“孙将军不如自己做一国之主,设置百官,发印钱币,颁布新年号”,孙可望听到后十分高兴 ,然而李定国十分鄙视这种做法,每次说到这个就十分抵触。孙可望便与亲信王尚礼策划,欲压服李定国,树立个人权威。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说:“你平日不把我放在眼里。“然后发令杖责李定国一百军棍。李定国大怒说:”我和你是兄弟,只是大军暂时没有统帅,尊你为主罢了,我何必指望你。“ 为防止分裂,前军府都督白文选从身后抱住李定国说:”请李将军暂时忍让,如果你离开了,那么大军就会分裂,我们会被人乘虚而入。“李定国勉强受责,诸将求情才被杖责五十军棍。打完以后,孙可望假惺惺地抱住李定国痛哭说:”我是为了大义,希望贤弟不要记恨,以后我们同心同德。“ 李定国为了维护大西军的团结,忍受了这场侮辱,然后请令去平定沙定洲。
五月,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讨东川的战斗中,中毒箭牺牲,所部为孙可望收编。八月,李定国、刘文秀破沙寨,生擒沙定洲,滇东全平。大军回师时,沐天波“顿首谢”,当地人因为受沙定洲平时残害恨透了他,听说他被杀无一不拍手称快 。
由于四将军在云南实行了恢复生产有利于民的政策,彝、白、壮、傣等族人民纷纷参军,大西军扩大到二十余万人,还增加了新武装——象队。仅李定国部就有五万多人 。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当年就出现了大丰收,军民和平相处的景象。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年輕是我唯壹的資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中文名
李定国
别    名
鸿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    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抗清救国
封    爵
西宁王→晋王
称    号
民族英雄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