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定国打出的大好形势因孙可望内讧被破坏,后人纪念李定国创造多部作品

作者:李定国

 

孙可望欲加害李定国却被清军打败,定国精锐损失近半,大好局面被破坏
然而,北路军由于主将刘文秀由于轻敌,于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十月,在保宁(四川阆中)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牺牲。孙可望不仅削去刘文秀的爵号,又拆散其部队,引起大西军将领的不满,大西军人心涣散。孙可望看到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更引起他的嫉恨。对李定国他不仅扣发犒银和制止永历帝封其为西宁王,而且千方百计想加以谋害。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正月,孙可望怕李定国日后拥兵自重,对自己不利,便率“驾前军”东进沅州。此时李定国屯宝庆,侦知清兵放牧湘江东岸,在道路中设伏夺其马匹 ,孙可望三天中来信七封,催李定国前来议事。李定国只好放弃奇袭前往。行至紫阳渡口,刘文秀之子秘密派人来告:”孙可望让你回去就是想杀了你“ 。

李定国听罢流着泪说:”孙可望仍有盗贼的心态,不可和他共事,但是我还是要真诚对他。“并致书孙可望:”今天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成败就在眼前,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请你不要听信谗言,使我们自相残害,希望你能够三思呀。” 孙可望接信后恼羞成怒,领兵前去攻打。李定国为顾全大局,避免自相残杀,迫不得已决定离开湖南赴广西全州。他对部下说:“今天我们取得这么大的胜利,然后却遭到别人的猜忌,况且我和刘文秀同时起兵于云南,战功俱在,一旦有误,就前功尽弃了,但是为了大局,我们这么能半途而废呢?” 诸营中跟随其南下的部队约有五万,未跟随者都说失去这次战机太可惜了。 
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二月,清军已得知孙、李内哄,派贝勒屯齐再入湖南,与追赶李定国的“驾前军”在宝庆相遇。由于“驾前军”骄傲轻敌,被清兵杀得大败,孙可望急忙逃往峒江,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民死者将百万,定国精锐亦挫者殆半。清平南王尚可喜也派舟师夺取了梧州和桂林。李定国和大西军将士取得的大好局面,被孙可望破坏殆尽。

李定国英明神武受到后人敬仰,多部作品以李定国为主角问世
1955年”新美术“出版了《李定国抗清兵》连环画。
2005年《长河东流》李明饰演李定国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一路上こ跌跌撞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中文名
李定国
别    名
鸿远、宁宇、霖宇、一纯、大绶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    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抗清救国
封    爵
西宁王→晋王
称    号
民族英雄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