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嗣庭
徐啸秋的《海上旧闻》中记录查嗣庭去世后情况与史记内容有左
另一种传闻据邑人管元耀的《海昌观》引徐啸秋《海上旧闻》,对查嗣庭死后有另一种说法: “旋奉旨,查澐改监候,查慎行父子释放回籍,查嗣庭侄查基免死,流三千里。然侍郎终无恩免戳尸之旨。狱官以盐封其尸者经月。后知上怒已解,始敢就殓。越数年方归榇。闻此案世庙(指雍正)初其震怒,查氏诸人俱无生理,各有狱中寄家人嘱后事书。初白书草纸秽纸,此卷今犹藏邑中故家。侍郎一书,司狱不敢付家人,以呈司寇,司寇即以入告,书中悔改畏罪语极悱恻,由是天威渐霁,颇不欲深究,又恐刑部诸臣以株连成大狱,日记二本会审时发下,其中来往诸人名字,俱以浓墨涂去不可辨识。定谳疏入,又留中甚久,故侍郎获保首领,归葬故乡。……”作者并以查慎行诗《哭三弟润木》二首中句:“罪大诚当杀,全归有数存。生难宽吏议,暝亦沐君恩”为证。(按据乾隆间《海宁查氏族谱》载,查嗣庭卒葬紫云村局河头。“戮尸枭示”之议虽见于内阁衙门奏议及谕旨,但是否照此执行未见记载。此说或亦可信。)雍正六年八月,朝廷宣布准许浙江士子从次年起参加乡、会试。这是恢复得较快的,也许和前一说有关联。据《海昌采芹录》一书记载,当时又进行了一次大清理:雍正七年,议准浙属冒智文武生员,限在两月内具呈自首,改归原籍,过期不首,黜革治罪。仅海宁一地,由外学改归海宁县学的,就有杨纯熙、吴嗣广、祝澐、管凤梧等一百三十三人之多。可见在封建专制高压之下,士子们也有冒籍应考地对策。
年迈的查慎行为纪念其三弟查嗣庭所作诗悼编辑记录如下;
【哭三弟润木】
家难同时聚,多来送汝终。
吞声自兄弟,泣血到孩童。
地出阴寒洞,天号惨澹风。
莫嗟泉路远,父子获相逢。
按:润木即查嗣庭,其子早一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