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雍正帝借口有人告发查嗣庭,突然袭击搜查查嗣庭住所,找到“罪状”将其定罪

作者:查嗣庭

 

查嗣庭遭遇“文字之祸”,康熙帝定其死罪,将查嗣庭戮尸枭示
查嗣庭在雍正元年出任山西乡试正主考时,试题选的是“不患人之莫己知”二句,“宜民宜人”句和“子产听郑”一章,三题都还算平正,没有被雍正抓住把柄。这很可能和雍正认为下手的时机尚未成熟有关。
雍正四年(1726年)秋天,查嗣庭受命出任江西乡试正主考时,厄运终于降到了他的头上。此科乡试,查嗣庭按照惯例,出了这样几道试题:首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二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出自《孟子》。次题两道:一道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道是《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本来都是合乎规范、无疵可指的;而且那次主持乡试时行事相当谨慎,对关节的查防非常严格,考试也顺利结束,一切正常。可是,雍正却无中生有,借口“有人告发”,猛然拿查嗣庭“开刀”,实际上是蓄谋已久的事变发生了。9月13日,乡试完毕,查嗣庭刚刚离开江西南昌,北上返京,回到寓所,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开,雍正便迅雷不及掩耳,来个突然袭击,下令抄查查嗣庭在北京的寓所。据《清稗类钞》记载:那天晚上,查嗣庭方醉卧家中,全家十三口,统被抓去。三天后,便以皇上谕旨的方式,急不及待地公布查嗣庭的“罪状”,将查氏“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抄家过程中,查出“请托贿属之书札不一而足,其日记所载狂妄悖逆之语,与汪景棋相为表里”。他以钱名世获罪为“文字之祸”,显系抨击时事,故最后以“腹诽朝政,谤讪君上”获死罪。这时隆科多已待罪边疆,蔡珽案正在锻造中,雍正帝就在召回隆科多的前夕,于五年五月将查嗣庭戮尸枭示,并牵连到一些官员。


有关于查嗣庭一案的缘由,雍正帝自己说得很详细,记录如下:
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经荐举。朕令他在内廷行走,授为内阁学士。后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从未信任。及礼部侍郎员缺需人,蔡珽又复将伊荐举。
今岁各省乡试届期,用伊为江西正考官。所出题目,显露其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料其居心,浇薄乖张,平日必有纪载。派人搜查其寓所及行李中,得日记二本,内容悖乱荒唐,怨诽捏造之语甚多。
对圣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肆讪谤。如以翰林改授科道为可耻,以裁汰冗员为当厄,以钦赐进士为滥举,以戴名世获罪为文字之祸。以赵晋正法为因江南之流传对句所致,以科场作弊之知县方名正法为冤抑,以清书庶常复考汉书为苛刻,以庶常散馆为畏途,以多选庶常为蔓草为厄运,以殿试不完卷黜革之进士为非罪。
热河偶然发水,则书“淹死官员八百人,其余不计其数”。又书“雨中飞蝗蔽天”。似此一派荒唐之言,皆未有之事,而伊公然造作书写。
至其受人属托,代人营求之事,不可枚举。又有科场关节及科场作弊书信,皆甚属诡秘。今若但就科场题目加以处分,则天下之人,必有以查嗣庭为出于无心,偶因文字获罪为伊称屈者。今种种实迹见在,尚有何辞以为之解免乎?……
朕惟以至诚待臣下,臣下有负朕恩者,往往自行败露。盖普天率土皆受朝廷恩泽,咸当知君臣之大义,一心感戴,若稍萌异志,即为逆天之人,岂能逃于诛戮。自唐宋以来,去古已远,习俗浇漓,人心诈伪,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甚至笔之于书,肆其诬谤,如汪景祺、查嗣庭,岂能逃于天谴乎?
查嗣庭请托贿属之书札,不一而足。其日记所载,狂妄悖逆之语,与汪景祺相为表里。而其诽议圣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逆不道之言,不可胜举。(《雍正帝朝起居注》,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条;《永宪录》续编,410~411页)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独恋你的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查嗣庭(?~1727)清朝大臣。字润木,号横浦,浙江海宁袁花人,查慎行之弟。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得隆科多赏识,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出为江西乡试主考官。雍正帝为铲除隆科多一派的势力,借口他所出的试题“讽刺时事,心怀怨望”,抄家查出的日记中“语多悖逆”,大兴文字狱,将其逮捕,定为隆科多死党。狱中病死后,仍遭戮尸枭首。亲族、弟子多人受株连。并暂停浙江乡试,3年后始恢复。著有《晴川阁诗》。

 

中文名
查嗣庭
逝世日期
1727年
职    业
清朝大臣
润木
横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