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查嗣庭被隆科多举荐进入仕途,雍正帝为铲除隆科多党羽将其下狱

作者:查嗣庭

 

康熙帝以“讽刺时事,心怀怨望”等罪将其逮捕入狱,查嗣庭最后死于狱中
查嗣庭于雍正元年(1722),由隆科多荐举,授内阁学士,又受蔡珽荐举,兼礼部侍郎衔。雍正四年(1726)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考题第一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二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三题“其旨远其辞文”;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试题中先有“正”,后有“止”字,如同汪景祺《历代年号论》“一止之象”的说法。民间传说他以“维民所止”为题,此句出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却被人劾告“维止”二字系雍正去头,又查其笔札诗钞,认为“语多悖逆”。雍正帝为铲除隆科多党羽,遂以“讽刺时事,心怀怨望”等罪,逮狱。雍正五年(1727)五月戊午死于狱中,仍被戮尸枭示。其子十六岁以上判斩刑,十五岁以下流放,又因汪景祺、查嗣庭都是浙江人,停止浙江乡试、会试三年,史称“查嗣庭试题案”。
有妻陈氏,许氏,史氏。
查嗣庭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

“查嗣庭科场试题案”震惊全国,影响颇大,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秋天,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的大案,即所谓“查嗣庭科场试题案”。这是继顺治间庄廷鑨《明史稿》案、康熙间戴名世《南山集》案和雍正三年汪景祺《西征随笔》案之后的又一大案。历来的文字狱中,基本上是以诗文获罪,而以科场试题贾祸的可谓绝无仅有,且受到查处的竟是当朝二品大臣、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江西正主考官查嗣庭,除了株连亲属、大加杀戮之外,还停止整个浙江士人参加乡试会试。
查嗣庭案虽然也归入文字狱一类,但因同隆科多、蔡珽两案连结一起,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质。实际上是雍正为了削弱和打击隆科多一派的势力,进一步除掉隆科多的“连环案”。隆科多是雍正的亲舅父。在康熙去世之前,以皇后佟佳氏弟弟的特殊关系,担任理藩院(掌管蒙、藏、新疆少数民族事务)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警卫部队,并在康熙身边侍疾。隆科多是雍正帝“合法继位”的惟一历史见证人,为雍正帝所忌是必然的。诛查嗣庭等于打击隆科多。雍正即位之后,表面上对隆科多格外重用,但对他和年羹尧这两个帮助自己夺到帝位的人极不放心。既怕他们把篡位的秘密泄露出去,又怕有朝一日他们故伎重演,扶植别的亲王干掉自己。因此,在查案发生之前,首先向年羹尧开刀,借口汪景祺案,依靠身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的蔡珽,解除年羹尧的职权,扣上九十二条罪名,责令自杀;但雍正又怀疑蔡珽与他好友李绂在搞朋党,又将蔡珽定罪。查嗣庭曾经隆科多和蔡珽荐举,相互间免不了有交往,这就必然会被看作隆科多和蔡珽的同伙。再者查嗣庭平时在对待现实政治、对待祥异、满汉关系等,有时也表现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发泄一些不满情绪,这对于时刻都在密切注视着臣下的政治思想动态、政治嗅觉特别敏锐的雍正来说,自然要当作敌对势力、眼中之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查嗣庭,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康熙四十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庶吉士。查氏一门兄弟四人皆为进士出身,长兄慎行以诗文著名一时。雍正元年,查嗣庭由隆科多荐举,特令在内廷行走。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蔡珽又复荐举,授礼部左侍郎,加经廷讲官。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故弄玄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查嗣庭(?~1727)清朝大臣。字润木,号横浦,浙江海宁袁花人,查慎行之弟。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得隆科多赏识,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出为江西乡试主考官。雍正帝为铲除隆科多一派的势力,借口他所出的试题“讽刺时事,心怀怨望”,抄家查出的日记中“语多悖逆”,大兴文字狱,将其逮捕,定为隆科多死党。狱中病死后,仍遭戮尸枭首。亲族、弟子多人受株连。并暂停浙江乡试,3年后始恢复。著有《晴川阁诗》。

 

中文名
查嗣庭
逝世日期
1727年
职    业
清朝大臣
润木
横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