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龄
海龄屡立战功从驻防晓骑校一直做到江宁副都统
原为山海关驻防骁骑校,后任直隶张家口协守备。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领导天理教在河南滑县发动起义,建立农民政权,直隶长垣、东明,山东曹县、定陶、菏泽、金乡等地,纷起响应。九月,海龄随同直隶总督温承惠前往河南镇压李文成,因“屡著战功”,此后擢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为二等侍卫,充任古城领队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统,九月调任江宁副都统。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军侵占定海,沿海北上白河,威胁京师,于是“天下纷纷议海防”,内河长江亦戒严。十二月,道光帝调海龄为京口副都统,并谕其“饬副将巡圌山,操炮练兵,以防京口门户。 ”
海龄操练炮兵,不顾阻挠坚决阻止英军前进,忘身殉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海龄抵镇江赴任后,认真操炮练兵,积极从事京口备防。他从当地满营一千一百八十五名官兵中,挑选八百名,加以操练,逐一指授临阵机宜,训练三个月,官兵皆知踊跃奋励。并且,亲到圌山,督率水师官兵,演放炮位,令其在沿海要隘,时常稽查英军汉奸,还在象山东码头隘口,安设大炮四位,逐日演放,藉资熟练,以壮声威。当时,他奏请“将沿江通商码头,暂时封闭” ,受到裕谦抵制,指出其“封港之议,徒有碍于安分商渔,而于杜绝接济英船等弊,仍未得其要领。 ”
同年八月,定海再次被英军侵占,镇海、宁波相继失守,两江总督裕谦殉国。九月,海龄亲率左右翼沿焦山而下,查看大江形势,他认为焦山一带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御。便立即请求给所属营兵预支半年钱米,“卒颇感之”。并奏请添兵,增强设防。道光帝诏谕两江总督牛鉴体察情形调派,毋误事机,但牛鉴却“以无庸驳覆”。海龄不顾其阻挠,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一再奏请招募水勇在鹅鼻咀、圌山要隘,雇船只,扎木排,拦江堵截,以期“水陆交严”;并檄调四百名骁勇闻名的青州兵,屯驻京口南岸东码头,坚守炮台,以截陆路;同时还令京口副将孝顺武、参将陈庆祥、游击李澄,塞断江口小港,以阻止英军前进。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吴淞失守,英军进入长江,江南各口防务瘫痪,“贼(夷)至官逃,舟临兵溃”。英军由圌山进逼镇江,牛鉴、齐慎驻兵丹阳,互为瞻顾,不图固守。六月五日英军至鹅鼻咀,次日牛鉴带兵一万余人到镇江,即命道府延请富户劝捐十二万金“迎犒夷师”。住了一夜,便匆匆逃往江宁。海龄坚决反对牛鉴犒师妥协,竭力主张守城抵抗,“不与一议和事” “独谓宜力战” ,并贴出告示,申明英军如敢侵入,“本副都统立即提兵出击” 。
《清史稿》:海疆战事起,既绌於兵械,又昧於敌情,又牵掣於和战之无定,畏葸者败,忠勇者亦败。专阃之臣,忘身殉国,义不返踵,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耳。呜呼,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