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罗泽南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模式都是以理学为基础,重视研读四书

作者:罗泽南

 

罗泽南的教育方针是注重心性修养,出处凸显理学地位
湖南士人有固守程朱理学,热心经世之学的传统,他们一方面注重心性修养,另一方面则讲求实学和经世致用的学风。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罗泽南也潜移默化,在教育思想中处处显示出理学的指导地位。罗泽南认为先王治民,“ 为之小学大学以复其性情”他主张罢黜俗学,因为“俗学不黜,异学不熄,欲求立乎其极,是欲之闽越而趋陇蜀也”。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 复其性情”,而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因此俗学都是没有意义的学科,无助于人恢复其本来的善性。这些主张体现了他独尊程朱理学,排斥其他学说的教育思想。

罗泽南的教育模式是以朱熹为蓝本,重视四书的研读
罗泽南在《小学韵语》中写到:“首读《大学》,规模宏远;次读论语,立其根本;次及孟子,观其发远;次及中庸,微妙以揭。”对于这32个字,罗泽南做了更进一步的注解:“朱子曰,我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及中庸,以求古人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与发人心后,中庸读三书后方宜读之。”由此段话,不难看出罗泽南提出的学习步骤是以朱熹的话为蓝本的,他把朱熹的话概括为32 个字,既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理学家对于四书的重视,同时也继承了朱子的教育思想,肯定了他的教育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没有温度的阳光ヽ依旧灿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罗泽南(1807年—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一字培源,号悔泉,又字子畏。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湘军将领、理学家、文学家。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年),咸丰元年(1851年)由附生举孝廉方正。少年时代就怀有大志,喜欢研读理学著作。太平军进犯湖南后,罗泽南从咸丰二年(1852年)开始以在籍生员的身份率生徒倡办团练, 次年协助曾国藩编练湘军。自此率湘军转战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因战功卓著,历迁任知县、同知、道员(加按察使衔)。罗泽南是湖南理学经世派的主要人物,一面反复研读“性理”,一面“究心水利、边防、河患等书”。对“天文、舆地、律历、兵法及盐、河、漕诸务,无不探其原委”。罗泽南的诗是湖湘诗派的重要代表,其文是桐城派之嗣响湘乡文派的典范之作,因之,称他为文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咸丰六年(1856年)在进攻武昌之战中,罗泽南中弹伤重而死。咸丰帝下诏以巡抚例优恤,谥号忠节,加巴图鲁荣号,建专祠奉祀。

本    名
罗泽南
字    号
字仲岳、培源、子畏 
号罗山、悔泉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双峰县
出生时间
1808年1月19日
去世时间
1856年4月12日
主要作品
《西铭讲义》、《姚江学辨》
主要成就
在湖南镇压太平天国叛乱
谥    号
忠节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