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罗泽南将理学教育用到治军中,处理问题非常冷静,往往扭转战局

作者:罗泽南

 

罗泽南将所学知识用到治军中,加强军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
罗泽南将早年所受的理学教育运用到实践中,以理学指导他的行动,这同样表现在军事方面。他的治军思想主要有:
1、加强军队的思想教育。罗泽南认为一个人修养和学识的高低与战争的成败不可分离,上马杀太平军的勇气与修身治己的训练是相得益彰的。 因此罗泽南的军队中,读书的风气特别浓厚,曾国藩称其:“矫矫学徒,相从征讨,朝出鏖战,暮归讲道。”在讲道的过程中,罗泽南培养出了李续宾、李续宜、王鑫等一批湘军悍将,这些人都是以书生起家,打起仗来异常勇敢,加之又是同乡族人居多,罗泽南在这些人中的领袖地位显而易见,他的部众也乐于与其共生死。湘军在作战的同时,还研讨学问,讲经论道,无疑有助于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提高军队的素质。军队将领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为己任,其作战能力远胜于绿营兵,这与罗泽南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2、严肃军队纪律。在作战过程中,罗泽南很重视军队纪律的整治,他带的部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再加上战余时的讲经论道,使军队能够很快团结起来。

罗泽南是理学家,处理问题非常冷静,能扭转战局,是个儒将
罗泽南是一个理学家。理学家主张“静”的修养,即在任何情况下,临事能守一个“ 静”字,必能扭转危局。有人问他制敌之道,罗泽南说:“ 无他,观《大学》知止数语,尽之矣。左氏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脚也。”又说“ 熟读《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这些话都体现了罗泽南这样一个儒将的制敌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黯淡的云雾ヽ感叹乏力的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罗泽南(1807年—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一字培源,号悔泉,又字子畏。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湘军将领、理学家、文学家。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年),咸丰元年(1851年)由附生举孝廉方正。少年时代就怀有大志,喜欢研读理学著作。太平军进犯湖南后,罗泽南从咸丰二年(1852年)开始以在籍生员的身份率生徒倡办团练, 次年协助曾国藩编练湘军。自此率湘军转战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因战功卓著,历迁任知县、同知、道员(加按察使衔)。罗泽南是湖南理学经世派的主要人物,一面反复研读“性理”,一面“究心水利、边防、河患等书”。对“天文、舆地、律历、兵法及盐、河、漕诸务,无不探其原委”。罗泽南的诗是湖湘诗派的重要代表,其文是桐城派之嗣响湘乡文派的典范之作,因之,称他为文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咸丰六年(1856年)在进攻武昌之战中,罗泽南中弹伤重而死。咸丰帝下诏以巡抚例优恤,谥号忠节,加巴图鲁荣号,建专祠奉祀。

本    名
罗泽南
字    号
字仲岳、培源、子畏 
号罗山、悔泉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双峰县
出生时间
1808年1月19日
去世时间
1856年4月12日
主要作品
《西铭讲义》、《姚江学辨》
主要成就
在湖南镇压太平天国叛乱
谥    号
忠节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