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郭嵩焘的家族成员,其墓地位于飘峰之茔,及与之有关的史籍记载

作者:郭嵩焘

 

郭嵩焘的家族成员
弟弟:郭昆焘
妻子:梁氏

郭嵩焘墓地位于飘峰之茔,曾在文革时被毁,汨罗市政府筹资修葺,及与之有关的史籍记载

郭嵩焘葬于飘峰之茔(今汨罗市沙溪镇划江村)。总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墓冢占地26平方米,略呈环形,方向为东西向,墓地地势开阔,田园、青山、溪流环抱。是郭嵩涛选择的“螃蟹开钳"之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空气湿润,雨水充足。文革十年浩劫时墓冢被毁,后由当地村民迁回原址——沙溪镇划江村。2004年完成"四有"工作,由于郭嵩焘墓地处农村耕作地带,以及雨季洪涝灾害,其破坏比较严重。2011年1月24日郭嵩焘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至2012年,汨罗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制定陵墓修缮复原方案,即将展开修缮。
《清史稿·列传二百三十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扑朔迷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咸丰四年(1854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佐曾国藩幕。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为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广东巡抚,同治五年(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光绪元年(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光绪十七年(1891年)病逝,终年73岁。

中文名
郭嵩焘
别    名
学名先杞,字筠仙
国    籍
中国(清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湘阴
出生日期
1818年(戊寅年)
逝世日期
1891年(辛卯年)
职    业
官员、将领、外交家
主要成就
赴江西剿太平军,办理洋务,出任首任驻英公使
代表作品
《养知书屋遗集》《玉池老人自叙》《史记札记》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