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子材
冯子材自小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生活凄惨,拒绝舅父收养,流浪街头,也因此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冯子材祖上世居广东省南海县沙头圩(今属广州市),清朝乾隆年间,该圩遭受水灾,冯子材的祖父便迁到钦州城外沙尾村定居。
嘉庆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1818年8月17日),冯子材在这里降生。当时的钦州,隶属广东。
童年的冯子材,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他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便辍学。为了活命,小小的冯子材不得不随大人贩盐、做木工、捕鱼摸虾、护送牛帮,篱笆房被洪水冲垮后只好住进庙里,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父母双亡后,舅父黎氏欲收养冯子材,被冯子材拒绝,祖孙日复一日地过着凄惨的生活。冯子材15岁那年,祖母撒手人寰。求生的欲望,驱使流浪街头的冯子材操刀使剑,练就一身好武艺。藉此拳脚功夫,冯子材为人放木排、做保镖,受尽凌辱。
冯子材曾被反清队伍劫持,加入清军,镇压天地会、围攻廉州时建立功勋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反清运动风起云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31岁的冯子材与友人外出做生意,在灵山县境内被天地会刘八部劫持,遂与反清队伍结下冤仇。
从刘八军中脱逃后,冯子材投奔团总黄汝谐,充当勇目,协助黄围剿当地农民起义军,从此成为清朝的统治工具。但是,黄汝谐贪功吞赏,冯子材绝望之余,率众改投廉州(时属广东,治今合浦县廉州镇)知府,在镇压天地会、围攻廉州的战斗中大显身手。继之,冯子材奉调高州清剿凌十八义军,因作战勇敢,获八品顶戴,为其升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