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宝箴
陈宝箴生于义宁,乡试中举,作战太平军,与易、罗有“三君子”之称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陈宝箴出生于江西义宁。
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乡试中举人。
咸丰三年(1853年)回乡,他随父组织义宁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为席宝田建策。在他帮助下,席宝田最终生擒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和大臣洪仁玕。
咸丰十年(1860年),入京会试,落第留京,与北京名士易佩绅、罗亨奎交游,切磋道义、经济之学,时人有“三君子”之誉。
同治元年(1862年)投江西席宝田幕中,为其参谋划策。
同治三年(1864年),赴南京投奔曾国藩,深受器重。同治八年(1869年),经曾国藩推荐,入京觐见,外简湖南候补知府。入湘,奉命代理因病而去的席宝田主持军务,镇压苗民起义,以功擢升道员,充营务处。
陈宝箴教民种植,创办学堂,遇黄河决口,提中肯之策,为朝廷重用
光绪元年(1875年),署理湖南辰永源靖道事,治凤凰厅(今湘西凤凰县),教当地山民植茶、栽竹、种薯,以苏民困。又率百姓凿沱江,使行舟畅通。
光绪六年(1880年),改官河南省之河北道,捐资创办学堂“致用精舍”。
光绪九年(1883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因前在河南省任内刑狱被劾,免职归家。
光绪十二年(1886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调广州。适黄河在郑州决口,被诏襄助塞河,所提治策,深为中肯,甚受河督李鸿藻重用,大臣交相论荐。
光绪十五年(1889年),湖南巡抚王文韶上疏荐“陈宝箴可大用”,召人都,次年授湖北按察使。视事三日,改授布政使。光绪十九年(1893年),调直隶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