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陈宝箴曾战于太平军,解民困,办学堂,为黄河之决口参谋划策

作者:陈宝箴

 

陈宝箴生于义宁,乡试中举,作战太平军,与易、罗有“三君子”之称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陈宝箴出生于江西义宁。
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乡试中举人。
咸丰三年(1853年)回乡,他随父组织义宁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为席宝田建策。在他帮助下,席宝田最终生擒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和大臣洪仁玕。
咸丰十年(1860年),入京会试,落第留京,与北京名士易佩绅、罗亨奎交游,切磋道义、经济之学,时人有“三君子”之誉。
同治元年(1862年)投江西席宝田幕中,为其参谋划策。
同治三年(1864年),赴南京投奔曾国藩,深受器重。同治八年(1869年),经曾国藩推荐,入京觐见,外简湖南候补知府。入湘,奉命代理因病而去的席宝田主持军务,镇压苗民起义,以功擢升道员,充营务处。

 

陈宝箴教民种植,创办学堂,遇黄河决口,提中肯之策,为朝廷重用

光绪元年(1875年),署理湖南辰永源靖道事,治凤凰厅(今湘西凤凰县),教当地山民植茶、栽竹、种薯,以苏民困。又率百姓凿沱江,使行舟畅通。
光绪六年(1880年),改官河南省之河北道,捐资创办学堂“致用精舍”。
光绪九年(1883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因前在河南省任内刑狱被劾,免职归家。
光绪十二年(1886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调广州。适黄河在郑州决口,被诏襄助塞河,所提治策,深为中肯,甚受河督李鸿藻重用,大臣交相论荐。
光绪十五年(1889年),湖南巡抚王文韶上疏荐“陈宝箴可大用”,召人都,次年授湖北按察使。视事三日,改授布政使。光绪十九年(1893年),调直隶布政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沉沦你眼眸╮”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陈宝箴(1831年-1900年7月22日),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义宁(今江西九江修水县)客家人,晚清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1851年乡试中举人而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先后任浙江及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时与许仙屏号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后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百日维新宣告失败,陈宝箴以“滥保匪人”被罢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去世。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后人称之“陈氏五杰”。

本    名
陈宝箴
别    称
陈观善
字    号
字相真,号右铭 
晚年自号四觉老人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西九江义宁
出生时间
1831年
去世时间
1900年7月22日
主要成就
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支持创办《湘学报》创立南学会
祖    籍
福建上杭
官    职
先后任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
地    位
新政重臣、陈氏五杰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