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春
王之春文武兼备,洞察国内弊政,积极支持洋务运动
王之春是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洋务思想家、干将之才、开明的大臣,多次向朝廷上书实施自强新政措施。王之春受遣赴日本查探。归国后,向朝廷上万言书,陈夷务。
王之春熟悉洋务,他走出“天朝”,放眼世界。正视现实,热心洋务。对中国的国情和西方的了解超出了当时的士人,成为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并且对洋务思想进行了阐述。19世纪70年代,王之春提出“西学者,非仅西人之学也” ,对于洋务思想进行了阐释。19世纪90年代,出使俄国回来的王之春进一步提出了其变革思想。王之春在欧洲一些国家“周阅工厂,访其现制,察其异同”,认识到各国政教亦大有可观,对国内的许多弊病更有洞察,回国后,向朝廷上书自强新政八条:一铁路、二军制、三变通科学、四造就人才、五筹款项、六重工商、七矿务、八交涉。积极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华洋合办”一时颇负时誉。
王之春著作颇丰,记录清朝外交历史及日本地理、风俗、官制等情况
王之春一生喜著书,著作甚多,现留存的有《船山公年谱》、《国朝柔远记》(后改为《通商始末记》)、《谈瀛录》、《王大中丞椒生奏议》、《使俄草》、《中国通商史》、《椒生随笔》、《椒生诗草》、《防海纪略》、《王椒生集》、《憇园记》、《高州府志》54卷等。
光绪六年(1880),撰写成《国朝柔远记》(亦称《通商始末记》)二十卷,记述了清代230年自顺治元年(1644)到同治十一年(1872)的外交历史,为谈时务者之资,影响流传至今。尔后,赴日考察长崎、横滨,熟悉了沿海一带的地理,著有《谈瀛录》,其中第三卷《东洋琐记》对日本的地理、户口、租税、兵制、官制、国债、物产、教育、风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在书后附有《瀛海各国统考》、《蠡测卮言》十三篇及环海总图、沿海舆图、三岛(台湾、澎湖、琼州)分图、天下四海总图等,是当时了解日本国情必备的工具书。在书中综述清朝的外交历史,绘制出各国地理概况,其目的在于使办洋务者能懂洋务,莫让利已之徒以洋务作利已的工具。《使俄草》八卷影响深广,编纂《船山公年谱》被后世学者誉为“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