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当时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画报热潮,樊增祥为《北平画报》题写刊名

作者:樊增祥

 

樊增祥为李乐天在北平创办的《北平画报》题写刊名,从创刊到终刊都是有李乐天一人负责,当时这样的画报是很少见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画报热潮,三五个同好集资创办的私人画报是画报的主流,但像《北平画报》自创刊到终刊,一直由一个人主持的画报还不多见。


  1928年8月5日,报人李乐天在北平创办了《北平画报》,樊山老人(即樊增祥)题写刊名,主编、编辑、出版、发行均由李乐天一人负责。画报“纯属营业性质,同仁集资合办,以求文艺之大同,任何党派均不加入,任何机关均不联络”,以“破除寂寞,增进兴趣,负载义之神的使命,散布艺术于人间”为办刊宗旨。社址设在北平西四帅府胡同10号。约于1929年7月出刊至第41期终刊。
《北平画报》为艺术类刊物,自称“以研究文艺、提倡美术为主旨,至于国家政治、社会新闻,概不刊载”。周刊,逢周日出版,8开本,四版,道林纸,铜版印刷,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同期画报一版、四版多为广告,独《北平画报》几乎没有广告。图片有名人、名伶、明星、学校高材生、名人书画、人体摄影、各地风景、漫画、印谱等。文字以戏剧评论、新片简介、影星介绍、画家小传、时事新闻为主。其封面极为独特,在当年流行的美人照上衬托以恰当的绘画作品,并配有“题画”,说明画作缘起和寓意。

当时画报是非常短命的,李乐天也受到了经济困扰,《北平画报》之所以能够坚持近一年,也是它有樊山老人父子、王君异等文坛、画界大家的固定作者群
  面对当年数家短命画报的相继停刊,深受经济困扰的主编李乐天,在第30期《饯行》一文中,在为停刊画报饯行的同时,也不无感慨地写道:“《北平画报》是北平市画报中的落伍者,落伍的报,独个的人,存在可以没有什么可能性,死之神或要来握手了……希望你们也在那里欢迎我——《北平画报》。”但从画报内容上看,画报之所以能够坚持近一年,是因为它有樊山老人父子、王君异、韩楣楣、李小雪等文坛、画界大家作为画报的固定作者群,而且在全国各地甚至日本、英国都有其特约摄影记者。刊有五三漫画会王君异的漫画,韩楣楣的长篇小说《战痕》、李小雪的《半霞庵菊话》、钟鸣的《蓬室丛谈》和怡翁的小说《坠鹄攀云记》、《八怪戏蜂记》、《从何谈起》以及每期一方的退思堂藏印谱。从第32期开始刊登时政新闻,如《孙中山逝世四周年的纪念活动》、《林森演讲》、《上海伶界与晶报风潮始末》等。
  题写刊头的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一作云门,号樊山,晚号天琴老人,近代藏书家、诗圣、书法家。湖北恩施人,清光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喜诗文及收藏书籍、古画,其诗文浮艳,以《彩云曲》咏赛金花事负名。藏书楼名“樊园”,藏书20余万卷,书画、碑帖之属,10余巨簏。又与上海遗老组诗社名“超社”。著有《樊山集》、《樊山公牍》、《二家咏古诗》、《二家词抄》、《东滨草堂乐府》、《微云榭词选》、《时文》等。画报几乎每期都有他自创自书的诗词歌赋,读者一方面可以领略“诗圣”在诗词上的深厚造诣,一方面可以一睹老人的精湛书法。其子樊季瑞是漫画专栏的固定作者,曾以笔名“KD、非叛徒、楚国男子”等见诸报端。画报创刊不久他因患脑溢血而不幸病故,时年仅35岁。为此,画报特出版“追悼已故名艺术家KD先生专号”,介绍其生平,刊登其遗墨,尤其是樊山老人的《哭瑞儿》一文,以八首诗串联全文,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厚亲情和深切怀念,读来,使人心痛,让人心酸。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天大地大﹄人儿何处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中文名
樊增祥
外文名
樊增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湖北省
出生日期
1846
逝世日期
1931
职    业
清代官员、文学家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