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燮和
上海光复中功劳最大也最有实力的领导人,李燮和遭遇排挤
李燮和领导光复闸北地区的同时,上海南城方面的陈其美,在商团武装的配合下,率领主要由大学生组织的中国敢死团及会党人士,前往攻打江南制造局。在多名敢死队员受伤撤退后,陈其美以《民立报》记者身份掏出炸弹煽动敢死队员继续进攻,被制造局守军当场俘获。李燮和统率军警、商团以及主要由学生和会党成员组织的敢死队,经过10多个小时的苦战,于11月4日上午九时成功占领江南制造局,解救了被扣押捆绑的陈其美。
上海光复中功劳最大也最有实力的光复会领导人、“上海临时总司令”李燮和,自然是出任最高军政长官的第一人选。但是,一场政权角逐的结果,却是同盟会的陈其美当上沪军都督。据陈其美表叔、同盟会员杨谱笙介绍,“当时多数人推举都督的对象是李英石。起义前大家原有‘谁先入咸阳谁尊王’(指刘项故事)的想法,而李燮和首先光复吴淞、闸北,因此又多瞩目李燮和。如果没有李燮和插一脚,就可能推英石当都督。”
1911年11月7日,《民立报》刊登《陈其美就职通告》,并且在《沪军都督府人员名单》中报道说:“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陈其美(字英士,湖州人),参谋李燮和、陈汉卿、钮永建、章梓、李显谟、王熙普、叶惠钧、黄膺白、俞凤韶、杨兆金、沈翔云。”
1911年4月,李燮和从爪哇岛归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李燮和辗转逃亡香港上海,后返回湖南看望母亲,却发现其母已经于一年前去世。
李燮和为避免光复会与同盟会之间的武装冲突,主动退出上海城区
由于受通缉追捕,李燮和匆匆逃往湖北隐藏在汉口租界区。作为一名遭受通缉的革命党首领,他在汉口期间很有可能秘密联络了正在酝酿筹备武装起义的共进会和文学社的革命党人,却完全没有可能与时任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的黎元洪直接接触。
李燮和为了避免光复会与同盟会之间的武装冲突,主动选择退出上海城区,到东北郊县的吴淞地区另行组织军政分府。在李燮和的光复军已经被排挤出上海城区的11月11日,《民立报》公开刊登了黄兴从汉阳前线写给湖南同乡李燮和的祝贺信:“沪事竟告成功,雄才佩甚。湘省兵饷,络绎赴援,各省贤士,亦连袂来鄂。谋臣猛士,际会风云,北虏万无生理。”
1912年3月10日,已经宣告辞职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批复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递交的辞呈时,高度评价了他的革命贡献:“该司令规划东南,往来淞沪,朱家结士,翟义兴军,用张光复之旗,誓扫膻腥之秽。遂乃蚊腾沪渎,鹰攫金陵,收龙盘虎踞之雄,作电掣风驱之势。于是汉阳晴树,无碍云烧,岳墓南枝,顿教风定。厥功甚伟,其绩尤多。”
孙中山肯定沪军都督陈其美在辛亥革命期间的历史功绩,却回避李燮和作为光复上海第一人更加重要的革命贡献,是他与黄兴、陈其美等人于1913年挑起发动“二次革命”,并且失败逃亡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