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燮和前后曾五任总司令,推动辛亥沪宁光复,力主北伐,反对同袁世凯妥协

作者:李燮和

 

李燮和推动辛亥沪宁光复,前后曾五任总司令,建立殊勋
李燮和一生中最辉煌的业绩,就是推动辛亥沪宁光复,在此前后曾五任总司令,为辛亥革命在江南的胜利建立了殊勋。
李燮和首任总司令是上海起义“临时总司令”。在上海起义前,李燮和就通过同乡关系策反清军军警,掌握了上海、吴淞一带大部分清方武装。1911年11月3 日,李燮和与同盟会的陈其美在上海闸北和市区同时领导了起义,李燮和负责光复闸北和吴淞,陈其美负责市区。当晚,陈其美进攻沪南清军上海制造局失利,被局内清军所俘。李燮和闻讯后,连夜率闸北起义军警前来助攻,战至拂晓,打垮了固守的清军,救出陈其美。由于这一战功,上海起义诸军公推李为临时总司令,指挥军事,司令部设于制造局内。
但上海光复第三天,就发生沪军都督职位之争。在推举上海革命领导机关的海防厅会议上,陈其美利用帮会势力,大闹会场,乘机夺取了沪军都督宝座,并兼任司令部部长。李燮和仅被委任为“参谋”,原有的“临时总司令”一职也化为乌有。奉李燮和之命领导吴淞光复的黄汉湘等人对陈的做法十分不满,决定迎请李燮和来吴淞出任都督,但李燮和到吴淞后,不肯就任“都督”,改称“吴淞军政分府总司令”,创立了一个“专以筹备进攻军务为主”的新的地方革命机关,二任总司令。
 

李燮和在南北议和期间,李燮和力主北伐,反对同袁世凯妥协

李燮和力辞督职,就是为了集中精力于练兵作战,在主持吴淞军政分府的同时,招兵买马,组建“光复军”,自任光复军总司令。光复军数量不多,但极善战,在攻取南京的战斗中,连拔乌龙山、幕府山两炮台,以寡克众,威名显赫。南京光复后,黄兴指调光复军西援武昌。江浙革命军又组建联军,推李燮和担任“援鄂联军总司令”,将其所辖光复军主力扩编为援鄂第一镇,于12月初分批西征。李燮和由此得以三任、四任总司令之职。
在南北议和期间,李燮和力主北伐,反对同袁世凯妥协,他的态度和决心比当时在孙中山身边的一些同盟会骨干还要坚决。1912年1月,李燮和在《时报》上以公开信的方式发表了《上孙大总统书》,文中抨击袁世凯是一个“反复无常之小人”,“断不可恃”,决不能依靠袁氏来达到推翻清廷的目的。李燮和在文中请求孙中山早定大计,以“议战”代替“议和”,坚决北伐。这一举动表达了当时中下层革命军人的普遍愿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革命领导人的决策也产生了好的影响。1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向李燮和颁发了“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关防”,李燮和在南京韬园第五次就任总司令,随后率部誓师,号召将士们“矢志灭敌,必坚必贞”,北上开赴烟台与清军作战。直到南北议和告成后,李的军事行动才告停止。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忆里ˋ仿佛没有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燮和(1873—1927),字柱中,号铁仙,汉族,安化蓝田人(今涟源蓝田街道)。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光复会元老,近代资产阶级政客。1900年,李燮和到长沙求学,得识黄兴、刘揆一等人,自此走上革命道路。20世纪初,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风起云涌的时代,李燮和首先加入了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并约集同志者创建了一个“黄汉会”,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黄汉会”意即反对满清,恢复黄帝和汉族的荣耀。李燮和参与了华兴会的一系列反清活动,曾与谭人风等策划在湖南宝庆(今邵阳)一带组织起义,共和告成之后,李燮和功成隐退。

中文名
李燮和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湖南省安化县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