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书城在国民革命军中被委以重任,具有崇高的政治声望,可与孙中山并驾齐驱

作者:李书城

 

李书城所主持的陆军小学堂培养了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

1905年7月,李书城与孙中山见面后,当即商议组织革命大同盟之事。至8月,同盟会正式成立。他自始至终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的工作,孙中山对他出色的工作十分赞赏。李书城在陆军士官学生同盟会员中组织“丈夫团”,作为反清敢死队秘密回国。“丈夫团”成员有李根源、李烈钧、程潜、黄郛、尹昌衡、张凤翙等许多晚清及民国的铁血将领。辛亥武昌起义后,充任都督及军、师、旅、团长的人,多属“丈夫团”的同志。
1908年10月,李书城以优异成绩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应广西巡抚张鸣岐之邀,去桂林任广西陆军干部学堂监督,同时兼任陆军小学堂监督。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叶琪、李品仙、夏威、廖磊等,都是李书城主持广西陆军小学堂时培养出来的学生。
1909年2月,李书城接受好友吴禄贞推荐,担任清政府军咨府科员兼官报局副局长,开始运筹举兵反清的“中央革命”计划。他积极联络驻防北京南口的张绍曾、蓝天蔚部相机起义,以形成南北夹攻、直取北京、捣毁清廷老巢之势,并且成功谋取了反清志士吴禄贞出任陆军第六镇统制之职。武昌首义前,许多革命者潜入新军,如张难先、李六如、蒋翊武、刘静庵、江炳灵、朱元成、熊十力、胡瑛等,都是李书城亲自推荐的。这批骨干都成为策反新军的先驱。李书城在辛亥革命时期已经声名显赫,被誉为“革命党中唯一之实行家”,是与孙中山并驾齐驱、拥有崇高声望的大元帅黄兴的密友和第一助手。在武昌首义和此后的日日夜夜,李书城与黄兴同铺而卧,同桌而食,同在一条战壕里指挥作战。


李书城在讨袁失败后被袁世凯通缉,而逃往日本而后赴美考察

1912年1月,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李书城受黄兴委托主持陆军部组阁。
1913年3月,袁世凯策划刺杀宋教仁。李书城为免遭袁氏毒手,急忙离京赴沪,与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会商处置宋案对策。随后与李根源、张孝淮潜赴南京,发动第八师起兵讨袁,“二次革命”起。此次起兵未遂后,又在宁沪方面发动讨袁战斗。由于讨袁失利,李书城被袁世凯列为“宁沪之乱”“执重要事务”的首犯,在全国悬赏两万元通缉,随后李流亡日本。
1914年7月,李书城与黄兴赴美考察。1915年底,李书城受黄兴委托回国筹备讨袁。次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各界唾骂声中忧郁而亡,李书城出任新任大总统黎元洪顾问,并与孙中山会合。
李书城积极参加孙中山反对段祺瑞政府解散国会、撕毁约法而发动的护法战争。1917年9月,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李书城任护国军总司令,并兼湘西防务督办。1918年,又担任孙中山广州护法军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要职。1922年,黎元洪复任大总统,李书城受孙中山委派,再度担任总统府顾问和国务院参议。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起,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并暂由黄郛组织摄政内阁,李书城任摄政内阁陆军总长。此间,还约李大钊在家中会面,受李大钊之托向冯玉祥转达中共的意图。11月5日,李书城支持鹿仲麟率军队将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皇宫,彻底清除封建余孽。他还竭力支持冯玉祥急电孙中山北上,共商国家大计,早日实现南北统一。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书城以其崇高的政治声望和军事、军学前辈资历,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顾问。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伱亏欠我丶一段小时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书城(1882—1965),湖北省潜江市袁桥村人。23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他在武昌与黄兴并肩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战争。1921年前后,他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中共“一大”在他家中召开。抗战期间,他积极拥护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做了许多上层人士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投入反蒋斗争,为全国解放奔走呼号,他支持和掩护共产党人进入武汉,恢复和重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称得上是解放武汉的功臣。

中文名
李书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省潜江市
出生日期
1882年6月24日
逝世日期
1965年8月23日
职    业
政治家,军事家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
参与创建中国同盟会 
发起建立 
解放武汉 
第一任农业部部长
兄    弟
李汉俊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