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书城曾因护法运动失败而一时迷茫但很快振奋起来,并支持弟弟参加革命、积极举行示威游行活动

作者:李书城

 

李书城因“护法运动”的失败陷入迷茫。但很快便振作起来继续参加革命

1917年李书城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感召下,李书城投身于反帝反封的滚滚洪流之中。
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立场,反对军阀的专制统治,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李书城为了支持护法运动,组织了“湖北护国军”。护法运动失败后,李书城陷入一种苦闷彷徨的境地。这时,他的胞弟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回来,给他带来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也带来了马列主义救国救民的真理,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支持弟弟从事革命活动,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居住上海法租界比较安全的条件,为中央“一大”提供了会址。
1925年6月10日,汉口惨案发生后,他以“湖北同乡会”代表的身份从北京赶往汉口,不顾旅途疲劳,走家串户慰问死难者家属,到医院探望受伤的工人和学生。追悼死难者大会后,武昌、汉口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李书城等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头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


李书城在北伐前率先前往湖南成功策反唐生智,而后与北伐军会和

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开始酝酿北伐,李书城奉命到湖南做唐生智、夏斗寅的策反工作,获得成功。北伐开始后,李书城参加北伐军,他与北方的冯玉祥取得联系,并向冯告知南方的胜利消息,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在李书城等人的影响和督促下,冯率军南下,与北上的军队胜利会师于河南信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脆弱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书城(1882—1965),湖北省潜江市袁桥村人。23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他在武昌与黄兴并肩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战争。1921年前后,他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中共“一大”在他家中召开。抗战期间,他积极拥护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做了许多上层人士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投入反蒋斗争,为全国解放奔走呼号,他支持和掩护共产党人进入武汉,恢复和重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称得上是解放武汉的功臣。

中文名
李书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省潜江市
出生日期
1882年6月24日
逝世日期
1965年8月23日
职    业
政治家,军事家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主要成就
参与创建中国同盟会 
发起建立 
解放武汉 
第一任农业部部长
兄    弟
李汉俊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