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寇谦之因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并开始“清整道教”,因进言太武帝,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被后人称为“北天师道”

作者:寇谦之

 

寇谦之被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令他“清整道教”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据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授导引服气口诀诸法,并令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三张指张陵、张衡与张鲁),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寇谦之亦依之对道教进行清整。


寇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被后人称为“北天师道”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他又称老子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赐以劾召鬼神与金丹等秘法,并嘱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次年(公元424)寇谦之亲赴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帮助,帝赐于平城东南建立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后人称为“北天师道”。
寇谦之进言太武帝,改年号为太平真君
太延(公元435-440年)末,太武帝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后帝又亲至道坛受箓,成为道士皇帝,并封寇谦之为国师。北天师道由此在北方大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微笑德背后、掩饰着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境内)。少奉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2] 。他称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又称老子玄孙李普文下降授其《录图真经》,令其“去除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去除三张伪法,制订乐章,建立诵戒新法。次年,太武帝更亲至道场受箓,并建新天师道道场。

中文名
寇谦之,寇天师
别    名
原名谦,字辅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冯翊万年
出生日期
365年
逝世日期
448年
职    业
北魏著名天师
信    仰
道教
主要成就
去除三张伪法 
大兴北朝道教 
建立官方正统道教 
拯救天师道
代表作品
《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录图真经》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