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寇谦之巧遇仙人成公兴,拜其为师潜心修道七载有余,声名渐著,世称“寇天师”

作者:寇谦之

 

寇谦之出生官宦家庭,倾心道教,巧遇仙人成公兴,拜其为师潜心修道
寇谦之,字辅真,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人,生长在一个官宦家庭,父寇修之,官至太守;长兄寇赞,三十岁即为县令。而寇谦之从小就无心于做官这一条路,一心一意倾心道教,他从家中仅有的道器、道书以及搜求学得的道术中,寻得了无限乐趣。他每天在家里诵经打坐,炼乳气功,服药饵,心想能获得仙道灵效,可是历经数年,一如既往,却依然如故,原身凡体。


寇谦之在家修炼,尽管无效,却依然坚持。这一天,他到姨母家串门,见到一个叫成公兴的帮工,卖力做活,而形貌却较奇特,身体魁伟,如象用不完的劲儿。征得姨母同意,他带成公兴回到家里帮活。成公兴在寇家干活,不怕脏不怕累,深得寇家满意。
有一天,寇谦之用《周脾算经》演算日、月和五大行星运行规程时,老是算不对,心焦火燎;成公兴无意到他跟前看看,他很烦地把成公兴开销走了。寇谦之又继续演算,总是得不出个正确结果来。正在寇谦之愁眉紧皱的时候,成公兴又来到他的演算桌旁,诚心诚意地说:“我看到先生的演算方法了。你按我这老粗的办法算一下看怎样?”寇谦之不屑一顾。“先生不妨一试,不行就算了。”成公兴将就着说。寇谦之看到帮工的好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按成公兴的运筹方法按步演算,果然心到手顺,一口气算出了“七曜”运行的规程,寇谦之好不高兴呵!这时,再睁眼看看成公兴,觉得他是一个奇人!当下就派成公兴为师。成公兴因辞不就,反倒让寇谦之收他为弟子,寇谦之莫名其妙,就这样成公兴为寇谦之的弟子,师徒俩共同研道,暗相默契。原来,成公兴是一位仙人的弟子,因火烧仙宫,师傅罚他到民间,劳役七年。成公兴以授道来赎罪,七年期满,就返回仙宫去了。

寇谦之随成公兴修道七载,声名渐著,世称“寇天师”
寇谦之夙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年时曾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后随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后出山入世,整理改革已不大合时宜的天师道旧制度及科范礼仪、道官教义等,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世称寇天师。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满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境内)。少奉五斗米道,后从成公兴于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2] 。他称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又称老子玄孙李普文下降授其《录图真经》,令其“去除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去除三张伪法,制订乐章,建立诵戒新法。次年,太武帝更亲至道场受箓,并建新天师道道场。

中文名
寇谦之,寇天师
别    名
原名谦,字辅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冯翊万年
出生日期
365年
逝世日期
448年
职    业
北魏著名天师
信    仰
道教
主要成就
去除三张伪法 
大兴北朝道教 
建立官方正统道教 
拯救天师道
代表作品
《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录图真经》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