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寇谦之
寇谦之吸取儒家五常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
寇谦之对早期道教的教义和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吸取儒家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观念,吸融儒释的礼仪规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戒仪式,并改革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唯贤是授,信守持戒修行。
他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为道教增订了诸多斋仪和仪式,亦为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后人称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公元448年,寇谦之卒,年八十四,葬以道士之礼。
寇谦之著有《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流传后世
著作有托太上老君降授的《云中音诵新科之戒》,该书是现今所能见到的关于道教经韵音乐最早的文字记载,原书已佚失,即《云中音诵新科之戒》的残本。近人汤用彤先生等则认为,现存《太上老君戒经》《太上老君经律》《太上经戒》《三洞法服科戒文》《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女鬼青律》等书,亦为《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中的内容。一般认为《正统道藏》所收《老君音诵戒经》一卷,是后人对原书二十卷的节抄。
另有托名老子玄孙李谱文降授的《录图真经》。
寇谦之作为一代宗师,从民间进入殿堂,对天师道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北魏寇谦之修道嵩山三十年,为适应历史潮流,对天师道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使道教摆脱了原始宗教的粗陋浅薄的风貌,从而得到北魏朝廷的承认,从民间进入殿堂,寇谦之成为一代宗师。此后,道教不断得到历代道教大师的丰富、发展,完善了道教的思想体系和斋醮仪式,使道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改革“专以礼度为首”,也就是符合儒家的礼的规范。主要作出了这些改革:
1 除去三张伪法。坚决反对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
2 废除以前天师道征收租米钱税的制度。
3 加强戒律,整顿组织,废除了原来祭酒等道官私授教职的做法,废除天师道一些教职的世袭制度,要求“唯是 举”,并废除五斗米道原有的24治名称,规定信徒不得随意改投道官,道官招收弟子应先考察三年等。
4 修订戒律、科仪,并且撰写《老君音诵诫经》20卷,用忠孝等儒家思想作为道士的行为准则
经过他改革后的天师道为了和以前的相区别,被称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