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羊祜
羊祜以德对待吴国,每次和吴国交战都会先与对方商议交战时间,不搞袭击。
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总结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
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武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作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那就会不战而被征服的。我们只保住边界算了,不要为小利而争夺侵扰。”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仰而服下。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见了。 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乡一镇之间,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如我不讲信义,正是宣扬了羊祜的德威,对他毫无损伤。”孙皓无言以对。
羊祜长辈、同辈、子孙、后辈家庭成员简介。
长辈
祖父:羊续,曾任东汉南阳太守,为官清廉,有“悬鱼拒贿”的事迹。
外祖父:蔡邕,文学家。
父:羊衜,曾任上党太守,早逝。
伯父:羊秘,京兆太守。
叔父:羊耽。
生母:蔡氏,蔡文姬的姊妹,清朝乾隆年间的《新泰县志》称其为蔡贞姬,另有传言唐朝韦续的《墨薮》也称其为蔡贞姬,但事实上《墨薮》中只称其善正书,原文为“晋羊衡母蔡夫人正书”,其中羊衡当为羊衜之误,母当为妻之误。
前母:孔氏,孔融之女。
姨母:蔡文姬。
同辈
长兄:羊发,前母孔氏之子,官至都督淮北护军。
次兄:羊承,同母兄,因病早亡。
姊:羊徽瑜,同产姊,司马师之妻,景献皇后。
从弟:羊琇,羊耽之子。
妻子
妻:夏侯氏,夏侯霸之女(由夏侯威主婚),羊祜死后两年晋灭吴,封万岁乡君,食邑五千户。
后辈
兄子(羊发四子):1、高阳相羊伦;2、阳平太守羊暨,羊祜无子,晋武帝命其兄羊发之子羊暨继嗣,羊暨以父亲已死为由抗命;3、镇南将军羊伊,晋武帝又命羊暨弟羊伊继嗣,但羊伊以未得生父之命为由不为羊祜服丧,最终仍以本生父为父[51] ;4、散骑常侍羊篇,281年(太康二年)被封为钜平侯,成为羊祜的继嗣。
外甥:司马攸,司马师的嗣子。
从甥:王衍。
从孙:羊曼,羊暨之子,东晋名士。儿子羊贲娶晋明帝之女南郡公主。
晋孝武帝太元年间,羊发玄孙之子钜平侯羊法兴坐桓玄党伏诛,爵除。尚书祠部郎荀伯子上表求为羊祜立嗣,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