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肃史书记载简介,以及个人作品简介、墓址遗迹简介、文学形象简介

作者:王肃

 

王肃史书记载简介及个人作品简介。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隋书·经籍志》著录王肃作品二十余种,一百九十余卷,皆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其佚作有:《周易王氏注》、《礼记王氏注》、《尚书王氏注》各二卷,《周易王氏音》、《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丧服经传王氏注》、《王氏丧服要记》、《春秋左传王氏注》、《论语王氏义说》、《孝经王氏解》、《圣证论》、《王子正论》各一卷,《毛诗王氏注》四卷,共计十五种二十一卷。此外,还有《孔子家语》,其注本今传。还有议论朝廷的典制、郊祀、宗庙、轻重等的作品共百余篇。
另《全三国文》也记载王肃曾为《书》、《诗》、《论语》、《三礼》、《左氏春秋传》作注解,还撰定其父王朗所作的《易传》,在官方都得到推行。还有《圣证论》十二卷,《政论》十卷,文集五卷。
《全三国文》还收录有《格虎赋》、《请为大司马曹真临吊表》、《奉诏为瑞表》、《论秘书丞郎表》、《秘书不应属少府表》、《表》、《贺瑞应表》、《谏征蜀疏》、《陈政本疏》、《请山阳公称皇配谥疏》、《上疏请恤役平刑》、《祭议》、《又奏》、《议祀圆丘方泽宜宫县乐八佾舞》、《又议》、《郊庙乐舞议》、《告瑞祀天宜以地配议》、《祀社议》、《祀五郊六宗及厉殃议》、《已迁主讳议》、《诸王国相宜为国王服斩衰议》、《王侯在丧袭爵议》、《吊陈群母议》、《腊议》、《答尚书难》、《答刘氏弟子问》、《答尚书访》、《答武竺访》、《广平太守下教问张臻家》、《与广陵太守书》、《孔子家语解序》、《宗庙颂》、《贺正仪》、《纳徵辞》、《家诫》。
 

 

王肃墓葬遗址简介及文学形象简介。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王肃墓在沂州承县(今山东峄城附近)东南二十五里。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肃形象大致与正史相同。为魏国太尉,正元二年,镇东将军毌丘俭谋反,王肃为大将军司马师谋划计策。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掌权,魏帝曹髦命司马昭暂屯许昌,但司马昭却起兵还屯洛水南。曹髦大惊,王肃认为可以给其官爵来使其安心。曹髦于是命王肃持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裙下之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肃简介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人。三国时曹魏著名经学家,王朗之子、司马昭岳父。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世袭父亲兰陵侯爵位,任散骑常侍,又兼秘书监及崇文观祭酒,屡次对时政提出建议。后历任广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职,曹芳被废,他以持节兼太常迎接曹髦继位。又帮助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再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追赠卫将军,谥号景侯。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子。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09年),追赠司空。王肃师从大儒宋忠,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等以宣扬道德价值,将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

本    名
王肃
字    号
字子雍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会稽郡(治今江苏苏州)
出生时间
195年
去世时间
256年
主要作品
《孔子家语》《孔丛子》
主要成就
开创魏晋时期的“王学”
籍    贯
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官    职
中领军、散骑常侍
爵    位
兰陵侯
追    赠
卫将军(曹魏)、司空(北宋)
谥    号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