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肃
王肃屡次献策于政,提出的治国政策使社会安定,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王肃曾以散骑常侍领秘书监近十年。当时魏武帝曹操置秘书令,由少府统管,此体制对发展图书事业多有不便,他出任秘书监一职后,上表认为:秘书职相比尚书、御史、谒者三台更为亲近君主,中书郎地位在尚书丞、尚书郎上,秘书郎就应该在尚书郎下,否则应该在侍御史之下;秘书郎俸禄都是四百石,升职应该等同于尚书郎,外出就应该任郡太守,这是陛下尊崇儒术的圣旨也。自王肃为秘书监后,才不属少府管理,提高了秘书监的地位,以致后世称此职为为美职。
王肃一生仕宦,为帝王近臣,身居庙堂之高,言路通天,多有奏议,屡屡议政献策于内廷,为魏政权建设功绩颇显。其治国安邦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如“轻徭役”、“安百姓”、“慎刑罚”、“重信用”、“倡节俭”、“简宫室”等等,既是当时社会状况所必需,也体现了王肃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些主张,对东汉末遭受战乱、陷于民不聊生境地的老百姓是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安定起到了作用。
王肃仕途曹魏时期,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
司马懿:且卢子家(卢毓)、王子雍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
陈寿:王肃亮直多闻,能析薪哉!
裴松之:刘寔以为肃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
叶适:肃大臣子,以学问自负。论事有稽据,立朝明始末。指晏辈为恭、显,亦其理也。肃既自守如此,则其出处不应草草。若以晏(何晏)辈附从曹爽为邪,而以身从司马父子为正,恐未可也。齐王(曹芳)见废,肃以太常迎高贵公(曹髦),是时司马师簒事定矣。彼亦以为是耶?甘露元年,肃死,去高贵公见杀,亦不远。使肃再遇此事,未知又当如何?然则何其明於知爽,而昧於师、昭?故自汉魏以来,不以废兴存亡之际考士,而信其自许为正人者,余不知也。
陈元靓:子雍秉彝,凛然正色。远斈多闻,能穷先识。益厚增高,崇儒尚德。介圭追荣,丹书载饰。
胡三省:王肃仕曹魏,以经学著名。
王夫之:“青龙、景初之际,祸胎已伏,盖岌岌焉,无有虑此为叡言者,岂魏之无直臣哉?叡之营土木、多内宠、求神仙、察细务、滥刑赏也,旧臣则有陈群、辛毗、蒋济,大僚则有高堂隆、高柔、杨阜、杜恕、陈矫、卫觊、王肃、孙礼、卫臻,小臣则有董寻、张茂,极言无讳,不避丧亡之谤诅,至于叩棺待死以求伸;叡虽包容勿罪,而诸臣之触威以抒忠也,果有身首不恤之忱。”
顾炎武:扬雄之事莽,戴圣之赃吏,马融之附势,王肃之画篡逆策,吴澄之忘宋仕元,俱无容平反。
何焯:去其好下佞己之病,则肃可以无讥矣!
陈景云:肃既名臣,又晋武(司马炎)外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