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郑玄虽忠于汉室却不满于军阀割据,因而不愿入仕为官一生致力于研习经学

作者:郑玄

 

对于郑玄的评价:东州名儒,布衣雄士

马融:诗书礼乐皆东矣。
袁绍:吾本谓郑君东州名儒,今乃是天下长者。夫以布衣雄世,斯岂徒然哉?
虞翻: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
范晔:①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范宁)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②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
陈元靓:汉传六季,艺文乖舛。实生纯儒,克明大典。斈徒既盛,师道益显。疏爵昌夜,允章积善。
归有光:世之所谓博洽之学,雕虫之技,传经之家,若司马迁、刘向、郑玄、王弼之流也。
王夫之:何休、郑玄之治经术,京房、襄楷、郎顗、张衡之论治道,始以鬼魅妖孽之影响乱六籍。而上动天子,下鼓学士,曰此圣人之本天以治人也。
赵翼:如郑康成一代大儒,郑兴、贾逵亦深于经学,乃不入《儒林传》。
《剑桥中国秦汉史》: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开始脱离帝国太学的趋势,这在后来出现于东汉的独立的经学研究的私家学校中反映了出来,这些学校以马融(79—166年)和郑玄(127—200年)办的最为著名……东汉最杰出的学者郑玄的注疏在其后的经学研究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事实上他在其注疏中就放手地大量使用谶纬著作,以尽力调和注释的不同学派。

 

郑玄去世后被追封高密伯,位列二十二先师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郑玄被追封为高密伯,仍从祀孔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脆弱的玫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郑玄简介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潍坊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纪念其人建有郑公祠。

中文名
郑玄
别    名
郑康成、郑司农、后郑
国    籍
汉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北海高密
出生日期
公元127年8月29日
逝世日期
公元200年
职    业
思想家、经学家
信    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创立郑学,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整理古籍,博采众家之长
代表作品
《天文七政论》《中侯》
官    职
大司农(未就职)
追    封
高密伯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