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桓谭提出“霸王道杂之”治道,多支持百姓务农,打击高利贷者,不让商人做官

作者:桓谭

 

“霸王道杂之”的主要内容,一是以礼教民,二是统一法度,三是以民生问题为重,巩固政权,防止官员腐败。
他说:“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这就容易被奸吏钻空子而“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这样上下其手,必然使奸猾逍遥法外,而使无辜者受害。现在应令通义理、明法律的人,“校定科比,一其法度”,通令颁布,使天下人遵守。这才可使吏民有法可依,而难以胡作非为。此书呈送上去,没有受到光武帝重视。桓谭著《新论》的旨趣在于“兴治”。他提倡“霸王道杂之”的治道,并对王霸之道作了阐释。何谓王?“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王何术?“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义,使知好恶去就。是故大化四凑,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何谓霸?“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霸何术?“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著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术。”他认为,现实需要王霸杂用:“唯王霸二盛之义,以定古今之理焉。”王霸之道对时政一定有利:“王者纯粹,其德如彼,霸道驳杂,其功如此。俱有天下,而君万民、垂统子孙,其实一也。”按他所论,“霸王道杂之”的大致内容是这么三个要点:一是除害、富民,以礼义教民;二是加强皇权,统一法度;三是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换句话说,就是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同时注意巩固政权,防止政治腐败。这在两汉之际百姓遭殃、政权不稳、政治腐败的情况下,是有一定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

 

 

桓谭鼓励百姓多务农,打击高利贷者,不让商人做官。
他说:“理国之道,举本业(农业),而抑末利(商贾)。”打击兼并之徒和高利贷者,不让商人入仕做官,令诸商贾“自相纠告”,即互相揭发奸利之事,除了劳动所得,把一切非法所得都赏给告发者。这样,就可以抑制富商大贾盘剥百姓,而劝导百姓务农,多生产粮食而尽地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红色幻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桓谭简介

桓谭(公元前23年前后-公元56年前后),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淮北市)人。17岁入朝,79岁卒于任上,历事西汉、王莽(新)、东汉三朝,官至议郎、给事中、郡丞。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著有《新论》29篇。

中文名
桓谭
别    名
君山
国    籍
中国(汉代)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相(今安徽省淮北市)
出生日期
公元前40年前后
逝世日期
公元32年前后
职    业
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
代表作品
《新论》
爱    好
音律,善鼓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