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据墓位于河南省灵宝县,西汉陵墓规模最大最豪华无非是汉武帝的茂陵,但刘据墓冢比茂陵还高大

作者:戾太子

 

刘据墓位于河南省灵宝县,西北处有“归来望思台”和“思子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景观。
根据史书记载,刘据死后与两位皇孙并葬于湖县。
戾太子墓位于位于河南省灵宝县西50公里的豫灵镇底董村南约2公里处。位于最南面的墓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50米,高约50米,占地面积10余亩,为武帝太子刘据之墓冢。与太子冢西北相接处有皇孙冢两个,乃是刘据之子冢。俗称“皇孙冢”。三冢规模呈由南向北等量递减之势。
戾太子墓北约1.5公里处,有一石碑,原碑高1.6米,宽0.85米,厚0.1米,正面刻着“汉台风雨”四个大字。西北2.5公里处,原有“归来望思台”和“思子宫”,为汉武帝时所建,以表汉武大帝对太子的哀思,唐时尤存[95] 。历朝历代刘姓子孙祭拜不断,香火旺盛,引来游客络绎不绝,是原阌乡县八大景之首,现为灵宝十三景之重,属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景观。
西汉诸陵墓规模之大、修建之豪华应属茂陵为其中之最。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兴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开始建筑陵墓,武帝在位54年,茂陵就营建了53年。陵高“违规超限”达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太子冢比茂陵还高大,可见武帝晚年之悔。
 

 

太子刘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记载简介。

书名 篇目
《史记》 《外戚世家》
《万石张叔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汉书》 《武帝纪》
《昭帝纪》
《宣帝纪》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五行志》
《季布栾布田叔传》
卫青霍去病传》
《张汤传》
《武五子传》
《蒯伍江息夫传》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霍光金日磾传》
《魏相丙吉传》
《隽疏于薛平彭传》
《郑范陈贾张列传》
《儒林传》
《外戚传上》
《资治通鉴》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源于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戾太子一般指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因母为卫皇后,故称卫太子。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武帝喜,诏令朝臣为其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为立禖祠。三月,立其母卫子夫为皇后,赦天下。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刘据为皇太子,赦天下,赐民以爵、米、帛。元封(前110-前105)年间,刘据加冠迁宫后,武帝为其修博望苑以招揽宾客。自太初年间(前104年)起,武帝频频出外巡游,每以国事付太子。太子为政宽厚,深得民心。征和二年(前91年)秋,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被江充、苏文、刘屈氂等佞臣蒙蔽,刘据起兵反抗,因兵力不敌,战败出奔,匿于湖县。八月辛亥日,刘据行迹被发觉,太子拒绝被捕受辱,自尽而死。后来,巫蛊事多不实。汉武帝知道太子起兵乃出于惶恐而无他意,怜惜太子无辜,于湖县建思子宫、归来望思台以寄哀思。天下闻而悲之。本始元年(前73年),刘据之孙汉宣帝刘询为刘据建陵改葬,并设置园邑、按时祠祭,又设周卫奉守。谥刘据曰“戾”以表其冤屈,故刘据又被称为“戾太子”。

本    名
刘据
别    称
戾太子、卫太子
所处时代
西汉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
出生时间
公元前128年
去世时间
公元前91年
主要成就
监国理政
谥    号
陵    墓
戾太子墓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