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戾太子
刘据性格宽厚仁慈与汉武帝不像,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将国事交给刘据处理。
两汉时期的史书皆未记录太子刘据的性格和“子不类父”的说法。
根据北宋时期《资治通鉴》的记载,刘据的性格不同于他的父亲,他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后来武帝所宠幸的王夫人生了皇子齐怀王刘闳,李姬生了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刘髆,加之时光流逝卫皇后逐渐老去,武帝对皇后的宠爱逐渐衰退,因此皇后和太子经常有不安的感觉。
武帝感觉到此事后,对刘据的舅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
卫青听完后叩头感谢,并转告卫皇后。皇后特意摘掉首饰向武帝请罪。后来每当太子劝阻征伐四方时,汉武帝就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汉武帝晚年常年外出游幸天下,每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所裁决,待武帝回宫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报告,汉武帝也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
刘据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一些奸邪的臣子经常诋毁刘据。
在施政方面,汉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酷吏;而太子性格宽厚,却也有固执己见的一面,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进行平反。刘据这样做虽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执法大臣皆不高兴。皇后害怕长此下去会引来祸事,每每告诫刘据应注意顺从武帝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而宽赦罪人。汉武帝听说此事之后,赞赏太子的做法,而对皇后的说法不以为然。
群臣中,为人宽厚的皆依附太子。而用法严苛的则俱诋毁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结党,所以在武帝身边赞赏太子的人少,故意诋毁的人反而多。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去世后,那些奸邪之臣认为太子不再有外家的靠山,因害怕太子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开始竞相陷害太子。
汉武帝与几个儿子很少在一起,与皇后也难得见面。一次,太子进宫谒见皇后,过了很久时间,才从宫中出来。黄门苏文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于是汉武帝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二百人。后来太子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苏文怀恨。
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经常暗中寻找太子的过失,然后再去添枝加叶地向汉武帝报告。对此,皇后恨得咬牙切齿,让太子禀明皇上杀死苏文等人。太子却十分信任自己的父亲,说:“只要我不做错事,又何必怕苏文等人!皇上圣明,不会相信邪恶谗言,用不着忧虑。”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来后对汉武帝言道:“太子面带喜色。”汉武帝默然无语。及至太子来到,汉武帝观其神色,见他脸上有泪痕,却强装有说有笑,汉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问,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将常融处死。皇后自己也小心防备,远避嫌疑,所以尽管已年老失宠,却仍能使汉武帝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