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戾太子
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其母立为皇后,立刘据为皇太子。
汉武帝刘彻自七岁为太子至十六岁即位,数年无子。建元二年,淮南王刘安来朝。太尉田蚡对淮南王刘安说:“皇帝没有太子,大王您是诸侯王里最有贤德的一位,又是高祖的亲孙子,一旦皇帝去世,除了大王您还有谁合适做天子呢!”
直到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汉武帝宠幸的夫人卫子夫在生下三位公主之后,为时年29岁的汉武帝刘彻诞下第一位皇子,武帝异常欣喜。当时朝堂中有两位善于写辞赋文章的官员分别是枚皋及东方朔,欢喜中的武帝便命令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同时,为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仲春二月,武帝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神之祠以祭拜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武帝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
此时,因皇后之位已空缺一年有余,中大夫主父偃上书武帝,请立刘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同年春三月甲子日,汉武帝册立卫子夫为皇后,赦天下。刘据亦由庶长子身份变更为嫡长子。
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汉武帝将时年7岁的长子刘据立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同时下诏赐予朝中秩禄为中二千石的官员第11等爵——右庶长爵位,赐百姓中成为家长的人一级爵位。 随后又派遣使者巡行天下,进行慰问与赏赐。诏说:皇帝派专使赐各县里的三老、孝子每人五匹布帛;赏赐乡里的三老、爱护孩童者、努力耕田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赏赐年龄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鳏、寡、孤、独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赏赐年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三石米。
刘据受学于石庆、瑕丘,交朋友不问出身,汉武帝为其修建博望苑。
太子刘据稍稍长大后,汉武帝开始在群臣中为刘据甄选老师。刘彻在做太子时,景帝朝有一位以处世恭谨家教严明的大臣叫石奋,石奋15岁时开始侍奉汉高祖,景帝时已积功至九卿之位。因其一家父子四人皆为二千石之官,故汉景帝尊呼之为“万石君”。待到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时,石奋已去世2年,而石奋最为恭谨孝悌的长子石建亦因父亲的去世过于悲痛在第二年离开人世。于是武帝最终遴选出万石君少子,时任沛太守的石庆作太子太傅。
此时,因汉武帝尊崇《公羊》学,故又派德高望重的文学之士辅导刘据学习《公羊春秋》(《公羊传》),《公羊》亦从此兴盛。待到刘据通晓《公羊》之后,喜欢《谷梁》而想学习,当时有一位专门研习《谷梁传》的学者瑕丘江公,与研习《公羊》的董仲舒齐名。于是刘据开始私下里向瑕丘江公受习《谷梁》。
继石庆之后,先后有严青翟、石庆之子石德 任太子少傅,赵周、周勃之孙周建德、卜式任太子太傅。
刘据成年后,按礼制迁往太子宫。作为太子行冠礼的礼物,武帝专程为刘据在长安城南,覆盎门(又称杜门)外五里 ,修建了一座苑囿,取广博观望之意 ,称为博望苑。虽然汉武帝本意不喜欢臣子结交宾客,但却专修此苑赐予刘据,以作为其交往宾客之用,并允许刘据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行事。因此多有与当时主流政见不同的各类“异端”前来附于刘据门下。
而从后来的经历来看,刘据结交朋友颇有其父用人不问出身之风,他既结交织草鞋的平民百姓,门下也有敢仿朱亥的游侠作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