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治帝
同治帝亲政时期,国际与国内都处于动荡期间,这给推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治朝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在国际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同治之前的道光、咸丰,之后的光绪、宣统,都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这就给同治朝实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集团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开始走向开放、进步。
同治帝设立总理衙门,是总揽新政的中央政府机构
全称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一般称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月二十日正式批准成立。它的实际职能是总揽新政的中央政府机构,是面对世界局势、完全创新的机构。实际上它相当于清廷的内阁兼外交部。这是两千年来第一个专门处理外事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下设独立公所,计有英、法、俄、美和海防五股等机构。最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时,又在其下设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三口与外通商事务。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帝将其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直隶(约今河北)、山东、奉天三省对外通商、交涉事务,兼办海防和其他洋务,驻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