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同治帝亲政时期,正值国际与国内都处于动荡期间,这也给推行新政提供了机遇,设立总理衙门,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处外事的中央机构

作者:同治帝

 

同治帝亲政时期,国际与国内都处于动荡期间,这给推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同治朝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在国际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同治之前的道光、咸丰,之后的光绪、宣统,都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这就给同治朝实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在奕集团的主持下,新政的主要措施是:成立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办新式学校、派人出洋、办厂开矿、修筑铁路等,实行学习西方近代化举措,开始走向开放、进步。

 


同治帝设立总理衙门,是总揽新政的中央政府机构
全称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一般称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月二十日正式批准成立。它的实际职能是总揽新政的中央政府机构,是面对世界局势、完全创新的机构。实际上它相当于清廷的内阁兼外交部。这是两千年来第一个专门处理外事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下设独立公所,计有英、法、俄、美和海防五股等机构。最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时,又在其下设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三口与外通商事务。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帝将其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直隶(约今河北)、山东、奉天三省对外通商、交涉事务,兼办海防和其他洋务,驻天津。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不单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本    名
爱新觉罗·载淳
别    称
同治皇帝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紫禁城储秀宫
出生时间
1856年4月27日
去世时间
1875年1月12日
主要成就
兴办洋务运动,史称“同治中兴”。
年    号
同治
谥    号
毅皇帝
庙    号
穆宗
逝世地
紫禁城养心殿
陵    寝
清惠陵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