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光第治学严谨,而且写了一手好字,他死后灵枢运回四川,三峡两岸的人民结队相送,他的敢说敢言是四川近代史上的壮举

作者:刘光第

 

刘光第治学严谨,文笔洗练而犀利,练得一手好字
刘光第治学严谨,“醇粹严肃”。为文学昌黎,说理透彻,“气骨森辣”,文笔洗练犀利。他还书法学颜真卿,练得一手好字,“时辈难于抗手”。


刘光第的灵枢运回四川过三峡时,人民结队相送,也充分表了“刘君不死”
当刘光第的灵枢运回四川船过三峡时,沿江人民结队相送,各码头纷纷燃香设供,临江祭奠。沿岸纤夫,自动帮助拉船,有时多达两百余人。由泸州转沱江,到达他的家乡富顺赵化镇,家乡人民家家执香祭奠,人人戴孝痛哭。从全省各地赶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公祭文中有这样的话:“汉唐遗秽,邦国其怀!沟壑能填,白刃已蹈。”意即:慈禧真像吕后、武则天那样乱国乱政,杀戮忠良,而为了正气,志士仁人甘愿洒热血抛头颅斗争下去。在那样的时代下,一个小镇的人民能这样自发地为刘光第举行盛大的追悼会,敢说敢言,既是四川近代史上的壮举,也充分表明“刘君不死”。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还唱那首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光第(1859—1898年9月28日),字裴邨,汉族,维新变法时期重要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人,祖籍福建省汀州府武平县,客家人,系清初湖广填四川客家后人第七代。家贫,勤读,于光绪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刑部候补主事。
任京官期间,虽生活清贫,但廉洁自律,一尘不染。敬业勤慎,政绩甚佳。公余闭门读书,不事权贵。尽管自己官声颇好,升迁无碍,但见国难当头,常自忧虑,以致缺眠少食。思救国救民之策,非改革弊政,兴新学、行新政不可。
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他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政变发生,四章京及康广仁、杨深秀同被捕,于9月28日(旧历八月十三日)被杀害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中文名
刘光第
外文名
Liu Guangdi
别    名
刘裴邨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
出生日期
1859年
逝世日期
1898年9月28日
职    业
爱国诗人
主要成就
“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
《衷圣斋文集》、《衷圣斋诗集》
籍    贯
福建汀州武平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