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毓昆
白毓昆自称“素爱北方刚劲之气”,积极筹备武装起义
随着南方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革命志士前往北方开展活动。白毓昆自称“素爱北方刚劲之气”,于1908年秋携家带口受命北上天津。相继被聘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北洋法政学堂,担任史地教员。他一面教学,一面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以待时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省云起响应,但京津一带地处京畿,清廷势力仍然异常强大。白毓昆认为“京师不动摇,则南军恐难持久”,“我等曷从京津谋大举”?于是,他发动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成员、法政学堂与女子师范的一些师生,组织成立天津共和会。其目的是响应武昌起义,“策划滦州起义,而后进攻北京”。会员们一致推举白毓昆为会长,积极筹备武装起义。
1911年12月31日,正值满清王朝纪年的最后一天。白毓昆率领民兵20余人抵达滦州,首先说服滦州知州朱佑保参加革命,随即又与驻滦部队取得联系。驻军的革命中坚力量主要为二十镇(相对于师)下属四十协(相当于旅)七十九标(相当于团)的三个营。第一、二营管带(营长)施从云、王金铭等均表示赞同共和,共同举兵起义,1月3日,白毓昆、施从云、王金铭等人宣布滦州独立,组成北方革命军军政府,白毓昆出任参谋长。滦州民众欢欣鼓舞,庆祝军政府隆重成立。
白毓昆慷慨赴死甚为惨烈,天津法政学堂和女师的师生含泪将肢体拼和装殓
1912年1月2日,袁世凯急派当地驻军首领、通永镇镇守史王怀庆赶赴滦州镇压起义。起义官兵遭到袁军的包围阻截,寡不敌众,王、施二将落入敌军佯和谈判的圈套而惨遭杀害。白毓昆也不幸落入王怀庆重兵之地,被清军俘获。面对敌军,白毓昆大义凛然,毫不掩饰地说:“吾为国革命,自当为国死。今被逮,吾何讳焉?吾乃北方革命军参谋长也。”又笑谓诸军士曰:“吾死不足惜,惟诸君今为满奴,异日且将为外人牛马,痛何如之?”由于白毓昆声望很大,王怀庆唯恐夜长梦多,于是密令将二人速速处决。刽子手命白毓昆跪下,烈士斥道:“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要杀则杀,决不受此侮辱!”敌人猖狂至极,砍断了烈士的一条腿。但是,白毓昆坐卧在血泊之中,依然骂不绝口。最后,残忍的刽子手将其倒挂树上,斩首示众,甚为惨烈。
烈士牺牲后,天津法政学堂和女师的师生为其收尸,只见白毓昆身首异处,断肢残体难以辨认。还是南洋公学的老友张相文因曾与白毓昆同剪过一块裹脚布而辨认出断肢,大家含泪将肢体拼和装殓。
人们从烈士的衣袋中检出一纸,上书就义诗一首:
慷慨吞胡羯,舍南就北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
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
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
1912年7月,白毓昆烈士灵柩被运回家乡南通。9月,民国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衔。10月10日,上海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前身)为白毓昆烈士了追悼大会。翌年夏天,校园内矗立起一座白毓昆烈士纪念碑(该碑于日军侵占时期被毁,残碑现置于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