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曾佑
夏曾佑参加维新活动,与梁启超等人共同创办了《国闻报》,以宣传“变法图存”
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入民国,一度退居,后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在一起研讨“新学”,参加改良派维新活动。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和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年底,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鼓吹变法维新,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变法失败后,《国闻报》被迫停刊,思想消沉,在政治上靠近洋务派。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底,出任安徽祁门知县,任期满后寓居上海。不久,被任直隶知州。
夏曾佑所著的《中国古代史》被称为“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曾参与“孔教公会”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因母丧未就任,居上海。在此期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指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夏为随员之一。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赴日考察回国后,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曾撰文为清政府“立宪”制造舆论。
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著有《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中国古代史》,阐扬教育的作用,虽仅写到隋代,但书用章节体编写,突破传统的编撰方法,依据历史的进化和演变,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大时期,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此外,他对今文经学、佛学均有较深研究,也能作诗。
民国初,曾参与发起“孔教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