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吴佩孚因段祺瑞与郭绪栋的交谈,引起了段祺瑞的注意,他对日本的侵略恶性深恶痛绝,日本特务未能让吴佩孚放弃民族气节

作者:吴佩孚

 

吴佩孚引起段祺瑞注意,还是因为段祺瑞与郭绪栋有过一席交谈
吴佩孚与段祺瑞也有一段师生之谊,吴佩孚是从武备学堂出来的,段祺瑞是那所学堂的校长,但两人那时地位隔得太远,段祺瑞还没有注意到这位未来的常胜将军。吴佩孚引起段祺瑞注意,还是因为段祺瑞与郭绪栋有过一席交谈。段祺瑞找到曹锟,说是向曹锟要一样东西,“我不要你金银财宝,我只要你手下的一位小团长。”段祺瑞点明了来意。
没想到刚才说得好好的曹锟立刻翻脸,他问段祺瑞:“当年袁世凯向段大人要小徐子,你为什么不给?”段祺瑞打个哈哈,他知道曹锟贪财,因此预先声明,因为要举行秋操,他忙不过来,只是暂调吴佩孚,忙过这一阵子就归还,不用担心他抢人才。接着拿军火换吴佩孚,曹锟立刻动了心,他也变了口气:“说定了,那个姓吴的只是借用,到时得还给我的。”听说吴佩孚将要改换门庭,郭绪栋向段祺瑞进言,“吴子玉确是个人才,但他不适合你段大人,他在你这里要受委屈的。”

日本特务采取拉拢、威逼各种手段都未能让吴佩孚放弃民族气节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为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用尽一切办法收买汉奸为其服务。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中继袁世凯、段祺瑞之后的中心人物自然成为日本特务的焦点。对日本的侵略罪恶,吴佩孚是深恶痛绝的。即便流落四川有东山再起之意时,日本特务头子荒木代表日本愿奉送“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但他拒而不受。
抗战爆发后,日军以吴佩孚名义在河南征召伪军。当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为表示抗议,他整整绝食一天。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他为淹死很多日本人而喜,但又为无家可归的140万中国人而悲。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川本等采取拉拢、威逼各种手段都未能让吴佩孚放弃民族气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是不是你还爱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中文名
吴佩孚
外文名
Wu Peifu
别    名
吴子玉、玉帅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蓬莱
出生日期
1874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
1939年12月4日
职    业
直系军阀首领
毕业院校
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
信    仰
佛教、道教
主要成就
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
代表作品
《易箴》《大丈夫论》
服役军队
北洋第三师
服役时间
1898年—1939年
军    衔
一级上将
参与战役
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伐战争
逝世地
北平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