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长孙皇后死后太宗亲自撰写碑文“亲临宵载,义追深远”,长孙皇后永远活在太宗的心里,死后复谥“文德”

作者: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是亲自撰写碑文,在他的心中皇后永存
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 之后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认为仅是在寝宫陵殿安奉皇后并不够,于是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入葬元宫,唐高宗李治希望继续保留栈道起舍,却被大臣谏止,理由是,按照旧例,“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可见这种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方式,为李世民首创。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长孙皇后死后复谥”文德“,皆为美谥
第一个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后代汉宣帝时期追封的),但第一位从夫谥或夫谥再加一字为本谥是从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开始的(儿子汉明帝刘庄时期追封),但直到唐高祖妻子窦氏,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长孙皇后的盛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ゆ那是我的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长孙皇后一般指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  ,河南洛阳,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母亲高氏为汉族,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即恒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新城公主。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于36岁在立正殿崩逝,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本    名
长孙氏
别    称
秦国夫人、赵国夫人、秦王妃、长孙皇后、文德皇后
字    号
小字观音婢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鲜卑裔)
出生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时间
公元601年3月15日
去世时间
公元636年7月28日
主要作品
《女则》,《春游曲》,《史论东汉明德马后》 
主要成就
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留下“千古贤后”的美名
谥    号
文德皇后
追    封
文德顺圣皇后
父    亲
长孙晟
母    亲
高氏,高劢之女,高士廉妹妹
兄    弟
无乃,无傲,无宪,无忌,无逸
夫    君
唐太宗(李世民)
儿    子
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
女    儿
李丽质,城阳,李明达,新城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