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长孙皇后与丈夫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以女性特有的办量辅佐丈夫,使初唐迎来了“贞观之治”,但随后不久却身染重病,久治不愈,享年36岁

作者: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经常与丈夫共执书卷,谈古论今,备受唐太宗的宠爱,她一心辅佐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长孙皇后喜爱看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 成为皇后后依然如此。经常与丈夫一起地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发表独特见解,对丈夫与朝政大有裨益。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向爱重。 登基之后,对长孙家族常常恩遇逾制。


长孙皇后深以盈满为诫,说服胞兄让位,在太宗恩准下,长孙无忌得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 长孙皇后还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匡正丈夫的过失。 长孙皇后一方面欣赏“庇护”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李世民要行仁政。 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大唐初期迎来了它令后世魂萦梦绕的理想境界“贞观之治”。
长孙皇后陪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病,久治不愈,终年36岁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及康复。
九年(635年)皇太子李承乾纳妃苏氏, 然而喜悦之后却连接着悲伤,此后接踵而来的生身母亲赵国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渊的驾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对夫妻又一次沉重打击。 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了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次年,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
早年,太宗驾幸太原,长孙皇后生病,他曾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并解众宝名珍,为妻子供养启愿。于是太宗决定再次求助于佛家。十年四月,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皇后祈福,著名的善寂寺,修定寺便在此列。虽然太宗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够又一次给妻子带来好运,但是,幸运没有再次眷顾。
十年六月(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 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辈子知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长孙皇后一般指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  ,河南洛阳,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母亲高氏为汉族,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即恒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新城公主。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于36岁在立正殿崩逝,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本    名
长孙氏
别    称
秦国夫人、赵国夫人、秦王妃、长孙皇后、文德皇后
字    号
小字观音婢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鲜卑裔)
出生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时间
公元601年3月15日
去世时间
公元636年7月28日
主要作品
《女则》,《春游曲》,《史论东汉明德马后》 
主要成就
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留下“千古贤后”的美名
谥    号
文德皇后
追    封
文德顺圣皇后
父    亲
长孙晟
母    亲
高氏,高劢之女,高士廉妹妹
兄    弟
无乃,无傲,无宪,无忌,无逸
夫    君
唐太宗(李世民)
儿    子
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
女    儿
李丽质,城阳,李明达,新城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