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哲元死后受社会各界悼念,2005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赠予宋哲元亲属抗日英雄纪念章

作者:宋哲元

 

宋哲元死后受社会各界悼念,纷纷为其赠送挽联
宋哲元病故后,国民政府成立了以冯玉祥为首的治丧委员会。冯玉祥在亲往吊唁时,竟扶棺大恸说:“明轩身后太萧条,他真正做到了岳武穆所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5月18日,国民政府下令褒扬:“故陆军上将叙第二级宋哲元,追赠为陆军上将叙第一级。”
冯玉祥、沈尹默、于右任为墓碑题词。 朱德和彭德怀联名挽联:“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勿忧乎九泉。”

蒋介石赠送“天地正气”挽幛,又送挽联:“砥柱峙中流,终仗威棱摄骄虏;星芒寒五丈,不堪殄瘁痛元良。”
冯玉祥赠送“乾坤正气”挽幛,所赠挽联曰:“共患难三十年,直如左右手,自长城战役挫敌锋,铁铮铮同服有胆;抱疾疚一二载,曾做奋斗思,闻西蜀电函告噩耗,无梦梦莫名伤心。”
周恩来挽联为:“失地未收回,虎威昭重卢沟月;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
朱德和彭德怀赠挽联一幅:“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乎九泉”。
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挽联曰:“应知创始难,大功未竟公何恨;谁说今终易,晚节无亏死犹荣。”
新华日报挽联曰:“往日日寇奸交织,境复危疑,率能汉旗飘扬,民族英雄足千古;今兹河岳未还,时方艰险,忽报将星陨落,清明风雨悼先生。”
何应钦挽联:“卢沟月,喜峰烟,中原鼙鼓,百战功高思将帅;太傅棋,长沙泪,诸葛云霄,万方多难怅人琴。”
白崇禧挽联:“烽火起卢沟,为国不辞先抗敌;噩音来蜀道,问天何事虞征君。”
陈立夫挽联:“扶危济倾,临大节而不可夺;忍辱负重,闻斯言更见其人。”
孔德成挽联:“火箭犯卢沟,永为大将伤心地;客星陨涪水,正是中原歼虏时。”
张继挽联:“ 仗钺励三军,岛寇闻名犹破胆;星陨经蜀道,万人洒涕向铭旌。”
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共挽联:“率全军,哭我公,虽死犹生,敢继执干戈卫社稷之志;感知己,报祖国,此身尚在,决不苟富贵惜生命而存。”

宋哲元陵墓及故居,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赠予宋哲元亲属抗日英雄纪念章
“文化大革命”中,宋哲元陵墓一度遭到破坏,当地群众将棺木转移暗藏在崖洞,一直保存了十年。1979年3月,宋哲元陵墓重修完成。1981年6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定宋哲元为抗日爱国将领。
宋哲元故居在津住所有英租界17号路与29号路两处(今和平区新华路253号与南京路86号)。其中17号路(今新华路253号)是宋哲元于1932年以明仁堂名义购自英商先农公司经营产业,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楼房21间,平房8间,厦子两条,建筑面积763平方米。该楼沿新华路一侧从上到下带玻璃窗。宋氏于1932~1937年来津期间,携夫人及子女即寓居此处。原房现已拆除,建起富兰特大酒店。
2002年,宋哲元的故乡山东省乐陵市为他立了铜像。
2005年9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赠予宋哲元亲属抗日英雄纪念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卑微了承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中文名
宋哲元
别    名
字 明轩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
出生日期
1885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
1940年4月5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血战喜峰口
军    衔
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死后追授)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