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哲元驻守芦沟桥第二十九军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终止与日方谈判,明谕二十九军抗战

作者:宋哲元

 

宋哲元驻守芦沟桥的第二十九军步兵冯治安、何基沣、吉星文、金振中打响了抗日战争第一枪
1937年7月7日,驻守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进行夜间演习,当晚以丢失士兵为借口寻衅,二十九军军部下令死守阵地,8日驻守芦沟桥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步兵一一○旅(何基沣)二一九团(吉星文)第三营(金振中)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9日蒋介石电宋哲元积极准备,谈判须不丧丝毫主权。7月11日宋哲元自乐陵赶回天津,即派张自忠、张允荣与日方秘密议定三款条件。12日增派的日军已经源源开抵天津,宋哲元仍对日军心存幻想,谈话谓“能平即能和”,并执行撤兵,卢沟桥驻军撤至长辛店及衡门口,蒋介石电令宋哲元本“不屈服、不扩大”方针,就地抵抗。

13日蒋介石再电宋哲元,决心全力抗战,“盼与中央一致,勿受敌欺”,宋哲元对蒋介石的抗战决心颇为怀疑,14日派陈觉生、邓哲熙继续与天津日军参谋长桥本群等接洽,并亲与日军参谋长专田少佐会谈,15日日军司令香月清司晤宋哲元,16日张自忠与日方在津正式谈判。1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外交部送交一份照会,公然指责中国政府在自己的国土上调兵遣将,形成对日本的“挑衅”。18日宋哲元晤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19日宋哲元赶到北平,中日双方在北平成立第二次协议,并报请中央批准,又主动撤除北平城防,蒋介石多次电示宋哲元切勿对日军抱有任何幻想。

宋哲元廊坊终失,战事扩大,与日方终止谈判,明谕二十九军抗战后天津失守,退守静河
7月20日,日军再次炮击宛平城二十九军,吉星文团长率军死守,长辛店等地也遭日军袭击,我守军英勇守卫,日军未能得逞,宋哲元却一味委曲求全,21日卢沟桥二十九军撤退,由石友三之保安队接防。7月22日蒋介石电宋哲元,对其拆除北平防御工事予以批评,指示其“刻刻严防,步步留神,勿为所算”,23日卢沟桥附近日军拒不撤退,二十九军亦返回原防,24日孙连仲、庞炳勋、商震、李默庵部增援华北,宋哲元始决心抵抗。7月25日日军进攻廊坊,第一一三旅旅长刘振三奋起抵抗,廊坊终失,战事扩大。7月26日天津香月清司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期撤退北平的二十九军部队,宋哲元当即予以坚决坚决拒绝,并退回通牒,终止谈判,明谕二十九军抗战。27日日军进攻通县,又袭击高丽营、昌平、汤山、沙河等地,宋哲元发表守土抗敌的通电,表示“我守土有责,不得不正当防御”。7月28日拂晓,香月清司率日军铃木混成旅团、河边正三旅团和机械化旅团,自北苑、西苑、南苑一齐对北平城发起总攻击,二十九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伤亡五千余人,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于南苑壮烈殉国,午后宋哲元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奉蒋介石命放弃北平,退守保定,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离北平赴保定,请中央军北援。7月29日北平失守,第二十九军撤退,宋哲元退保定,由张自忠代理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北平市长拖延时间,30日天津失守,我军退静河、马厂,宋哲元电南京请求处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她爱她还好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中文名
宋哲元
别    名
字 明轩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
出生日期
1885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
1940年4月5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血战喜峰口
军    衔
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死后追授)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