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春秋的历史名人,春秋的诗人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
齐襄公

齐襄公

朝代:春秋

齐襄公(?―公元前686年),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齐襄公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查看全文

齐桓公

齐桓公

朝代:春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查看全文

齐桓公

齐桓公

朝代:春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查看全文

齐景公

齐景公

朝代:春秋

齐景公即姜杵臼(约前550年―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庆封,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查看全文

齐庄公

齐庄公

朝代:春秋

齐庄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吕购)一般指吕购,姜姓,吕氏,名购,齐国第十二代国君,在位六十四年,齐文公之孙,齐成公之子。吕购在位64年,在位期间齐国渐强,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国君,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使...查看全文

鲍叔牙

鲍叔牙

朝代:春秋

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查看全文

鲁班

鲁班

朝代:春秋

鲁班即公孙般(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查看全文

鲁桓公

鲁桓公

朝代:春秋

鲁桓公(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4年),姬姓,名允(《世本》作名轨),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公元前711年,鲁隐公被杀,鲁桓公即位,后来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公元前694年,发现齐襄公与文姜通奸,被齐国公...查看全文

鲁庄公

鲁庄公

朝代:春秋

鲁庄公(前706年―前662年),姬姓,名同,为春秋诸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他为鲁桓公的儿子,承袭鲁桓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查看全文

魏绛

魏绛

朝代:春秋

魏绛(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魏绛最后被封为文候,其家住在今山西省...查看全文

魏庄子

魏庄子

朝代:春秋

魏庄子一般指魏绛(春秋时晋国卿),(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绛,谥号为庄,故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其先祖为庶人,与周同姓,因伐纣有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到毕万时,事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魏绛最...查看全文

高柴

高柴

朝代:春秋

高柴(前521年-前393年),华夏族,齐国人。东周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季臯、季子臯,少孔子三十岁。...查看全文

骊姬

骊姬

朝代:春秋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的生母。骊姬姿色艳美。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求和将骊姬与其妹少姬献给晋献公。骊姬深得晋献公的宠爱,获立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查看全文

颜高

颜高

朝代:春秋

颜高即颜产、颜刻,字子骄,鲁国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颜异之父。...查看全文

颜祖

颜祖

朝代:春秋

颜祖,即颜相,东周鲁国人。颜氏,名祖,字襄。或字子商,东周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奉祀孔庙西庑之二十一。《孔子家语》作颜相,字子襄,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临邑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富阳...查看全文

颜无繇

颜无繇

朝代:春秋

颜无繇一般指颜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前545-?),即颜无繇,儒家,春秋鲁国(今属山东省)人。字路,因此又称颜路。他是颜回(颜渊)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被封为杞国公,...查看全文

颜幸

颜幸

朝代:春秋

颜幸(公元前503前后-?),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查看全文

颜回

颜回

朝代:春秋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典故颜回好学记载,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山东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查看全文

颜哙

颜哙

朝代:春秋

颜哙(kuai),姓颜,名哙,字子声,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人。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朱虚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济阴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颜子”。...查看全文

颜何

颜何

朝代:春秋

颜何,春秋未年鲁国人。姓颜,名何,字冉,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生平事迹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平阳伯”。宋真宗大中样符二年加封为“堂邑侯”。明矗靖年间罢其从祀。...查看全文

颜之仆

颜之仆

朝代:春秋

颜之仆,颜氏,名之仆,字叔。中国春秋末年鲁国学者。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贤行颜叔,亲承尼父。志锐所期,道尊是辅。泥在均陶,木就规矩。终縻好爵,扬名东武”,奉祀孔庙西庑之三十。...查看全文

颛孙师

颛孙师

朝代:春秋

颛孙师(前503-?),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鲁哀公十八年(二十七岁时),子张将回老家陈国。但因楚已灭陈,于是把家搬至萧县车牛返定居并终老(现车牛返有子张故居)。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查看全文

韩献子

韩献子

朝代:春秋

韩献子一般指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查看全文

韩厥

韩厥

朝代:春秋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查看全文

隰明

隰明

朝代:春秋

隰明(“隰”),春秋时齐国大夫。征战途中缺水,他根据蚂蚁冬居山阳之习惯,觅得水源,人称“多智”。...查看全文

陈完

陈完

朝代:春秋

陈完(前705-?),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他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陈完的后代以“田”为姓,陈完就是田姓始祖,这也是“陈田一家”的由来。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陈完的后裔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孟尝君...查看全文

阳虎

阳虎

朝代:春秋

阳虎:姬姓,阳氏,名虎,一名货。春秋后期鲁国人,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他以季孙家臣之身,毫无雄厚家底与政治背景,却能够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从而指挥三桓,执政鲁国,开鲁国“家臣执国政”的先河。他是不折不扣的治国之奇才、丧国之诡才,春秋...查看全文

闵子

闵子

朝代:春秋

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祖籍鲁国,徒居宋国相邑。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闵子骞其父闵世恭,以启蒙教书为生,后逢鲁国“三桓弄权”,国政日非,遂举家迁居宋国相邑之东。...查看全文

铁拐李

铁拐李

朝代:春秋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418-326年。巴国津琨人(现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坝),现今李家坝仍有药王观和拐李祠等遗迹,该...查看全文

鄡单

鄡单

朝代:春秋

鄡单,姓鄡,名单,字子家,汉族,东周春秋未年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铜鞮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聊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鄡子。鄡(一)单(二),字子家(三)。(一)集解苦尧反。(二)集解...查看全文

郤缺

郤缺

朝代:春秋

郤缺(xìquē),姬姓,郤氏,名缺,即郤成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东周时晋国冀(故里在今河津范家庄一带)人,因其食邑在冀(今山西河津东北),又称冀缺(这也是“冀”姓的来历)。生年不详,卒年约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主要活动...查看全文

郤成子

郤成子

朝代:春秋

郤成子即郤缺(?-前597年):姬姓,郤氏,名缺,因采邑于冀,故又称冀缺,谥号曰“成”,故史称郤成子,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郤芮之子,六卿之一,圆滑却又不失原则的稳健政治家。...查看全文

郑庄公

郑庄公

朝代:春秋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查看全文

郑国

郑国

朝代:春秋

郑国,字子徒,孔子弟子,且是七十二贤人之一,本名郑邦,汉代学者避汉高祖刘邦讳改为郑国,《孔子家语》作薛邦。据传是东汉经学家郑玄的始世祖,郑玄为下十五世。...查看全文

邦巽

邦巽

朝代:春秋

邦巽(xun),姓邦,名巽,字子敛,东周鲁国人,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家语·弟子解》作“邦选,字子钦”,亦作“字子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索隐注“邦巽”,义作“国巽”,乃避刘邦讳字而形成)。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平阳伯”...查看全文

邓析

邓析

朝代:春秋

邓析(前545-前501),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查看全文

勾践

勾践

朝代:春秋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查看全文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朝代:春秋

越王勾践(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一般指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主),(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查看全文

赵襄子

赵襄子

朝代:春秋

赵襄子即赵毋卹(约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实际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查看全文

赵鞅

赵鞅

朝代:春秋

赵简子(?-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他是杰...查看全文

赵简子

赵简子

朝代:春秋

赵简子(?-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他是杰...查看全文

赵盾

赵盾

朝代:春秋

赵盾(前655-前601),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他在晋国执政...查看全文

赵毋卹

赵毋卹

朝代:春秋

赵毋恤一般指赵襄子(约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实际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查看全文

赵武

赵武

朝代:春秋

赵武(?-前541年),嬴姓,赵氏,名武,谥献文,又称赵文子、赵孟,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女赵庄姬。戏剧《赵氏孤儿》的历史原型。春秋时晋国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为国鞠躬尽瘁的贤臣,后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与叔公不和,随母...查看全文

赵宣子

赵宣子

朝代:春秋

赵宣子(前655-前601),即赵盾,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他在晋国执政...查看全文

豫让

豫让

朝代:春秋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卿智瑶(智伯)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查看全文

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

朝代:春秋

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姬姓,卫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其诗作在世...查看全文

言偃

言偃

朝代:春秋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quo...查看全文

要离

要离

朝代:春秋

要离(yāolí),春秋时期吴国人,生活在吴王阖闾时期。其父为职业刺客,要离为屠夫,后由于成功刺杀庆忌,为春秋时期著名刺客。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查看全文

西施

西施

朝代:春秋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越州培公故乡)。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查看全文

蘧伯玉

蘧伯玉

朝代:春秋

蘧伯玉一般指蘧瑗(qúyuàn,春秋卫国大夫、孔子朋友)蘧qú瑗yuàn,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现河南卫辉)大夫。封”先贤“,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吴季子扎)适卫,说蘧瑗、史...查看全文

蒍敖

蒍敖

朝代:春秋

蒍敖一般指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蔿姓,名敖,字孙叔,楚郢都人(今纪南城)河南淮滨县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据今2600多年。楚国贵族蒍贾遭陷害,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蒍敖与母亲避难于现在的河南省淮滨县,...查看全文

蒍掩

蒍掩

朝代:春秋

蒍掩是大夫春秋时楚国大夫。一作远掩。前548年任司马时,提出新的规划,按不同土地条件(平原、丘陵、山林、沼泽等)分别进行测量,规定出产量标准,作为征收军赋的依据。比较全面地完成了对于田制和军制的整理。...查看全文

董狐

董狐

朝代:春秋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太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查看全文

莫邪

莫邪

朝代:春秋

莫邪,吴国铸剑师干将的妻子,欧冶子之女。夫妻二人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想要杀死干将。宝剑铸造了两把,分别是雄剑干将、雌剑莫邪。莫邪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了,干将便对莫邪诉说道:“我替楚王铸造宝剑,好多年才...查看全文

荣旗

荣旗

朝代:春秋

荣旂(qi,同旗),字子祈、子祺,一作子颜,春秋鲁国人(一说卫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务学笃实著称。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雩娄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厌次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秦荣子”生于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小孔子九岁...查看全文

知伯

知伯

朝代:春秋

荀罃即知瑶(?-前560年):姬姓,知氏,名罃,谥号曰“武”,故亦称智武子,世人尊称其知伯,荀首之子,知氏家族第二代宗主,春秋中期晋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晋悼公霸业复兴的最大功臣。...查看全文

荀林父

荀林父

朝代:春秋

荀林父(?-前593年),姬姓,荀氏,名林父,因曾任中行之将,以官为氏,别为中行氏,谥桓,又称荀伯、荀桓子、中行伯、中行桓子、中行林父,是逝敖的长子,知氏始祖荀首的哥哥。晋国中军将。因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史料中多用其大宗本家氏号...查看全文

范蠡

范蠡

朝代:春秋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查看全文

范武子

范武子

朝代:春秋

范武子即士会(约前660年-前583年):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2006年,范武子之墓在河南范县高码头乡老范庄被发掘。...查看全文

 267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名人姓氏分类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 P
    Q
    R
    S
    T
    W
    X
    Y
    Z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