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春秋
范宣子一般指士匄(ㄍㄞˋ)(?-前548年),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讳匄(范匄),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芈旅一般指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臧文仲即臧孙辰(?-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谓臧孙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臧孙辰是鲁孝公之后,僖伯曾孙。僖伯字子臧,后因为氏。事庄、闵、僖、文四公为正卿。仲之言次。谥曰文,故称文仲。...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老聃一般指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老子一般指李聃(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县,一说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羊舌肸(xī),复姓羊舌,名肸,字叔向,又称叔肸、杨肸。春秋时期荀国绛州王守庄人,王守庄俗称羊舌村。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主要活动在晋平公,昭公时期(前557-前526年)。食邑在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15里)...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罕父黑,春秋末年人。复姓罕父,名黑,字子索,春秋末年学者,孔门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一说复姓宰父,字子黑(《孔子家语》中记载)。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乘丘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祁乡侯”。明嘉靖九年,改称“...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管夷吾一般指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或郑州登封颍河上游),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或郑州登封颍河上游),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端沐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离他了又会...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竖刁(?-?),或作竖刀,春秋时齐国奸臣,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秦非,孔门弟子。秦非,秦氏,名非,字子之。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秦穆公即嬴任好(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秦祖,字子南,汉族,东周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与颜、留、闵诸贤同为孔子入室弟子,是孔子72贤人之一。他身通六艺。唐封少梁伯,宋为鄄城侯。秦州文庙设秦祖祠,祠联曰“圣绩怙行,眺百二河山,不碍春风时雨至;儒宗传学,数三千弟子,谁携关月...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秦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秦冉,秦姓,名冉,字开(亦作子开),汉族,东周蔡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史记·弟子传》有此名而《孔子家语》无此人。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彭衙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新息侯”;明嘉靖九年间,依张孚敬奏议,罢其从祀。...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石作蜀,春秋时期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自幼好学,跋涉万里,就学孔子门下,为七十二贤之一。学成返乡,传播儒学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知瑶一般指荀瑶(?-前453年),又称智瑶、知瑶、知伯瑶,谥号“襄子”,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智宣子荀申之子。荀瑶分别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只有赵氏不给,荀瑶大怒,联合韩、魏两氏攻击并击败赵襄子。赵襄子慌忙退守...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百里奚(约前726-前621),为百里傒简作,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一说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又又一说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白公胜(?―公元前479年),芈姓,熊氏,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之父太子建因遭费无极陷害,便携家人出逃,逃到郑国时遭郑国人杀害。太子建死后,白公胜便从郑国逃到吴国。公元前487年,楚国令尹子西将白公胜从吴国召回楚国,封...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申包胥,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华夏族,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申党,春秋时期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由余,姬伯服的子孙,逃到了戎地,会说晋国语。戎王听说缪公贤能,所以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礼遇拜其为上卿,由余为之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并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由余的子孙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形成由姓和余姓...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田敬仲一般指陈完(春秋时陈国贵族)(前705-?),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他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陈完的后代以“田”为姓,陈完就是田姓始祖,这也是“陈田一家”的由来。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陈完的后裔中有中...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田成子一般指田常,田恒,即田成子,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而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田恒,即田成子,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称“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而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前481年,田...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田开疆,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齐国人。与古冶子、公孙接共以武力事景公。曾助景公打败敌人三军。后因争桃论功事被晏子设计致使自杀,这便是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参见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甯戚,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甯戚出生于卫国乡下的...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又称舅犯、咎犯、臼犯。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其兄狐毛。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狄黑,孔子的门徒。姓狄,名黑,字皙,或作皙子、子皙(《孔子家语》为字皙之)。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燕伋(前541年-前476年),字思,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渔阳(今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燕伋22岁师从孔子,壮年返乡办起私塾,执教18年。其间,他想念恩师时总要登高望鲁,并用衣襟掬一些黄土堆在脚下,日久便堆成了十余米高的土台,人称“燕...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澹(tán)台灭明[前512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漆雕徒父,字子文,汉族,东周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门徒,七十二贤之一。...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漆雕开(公元前540-489),字子开,又字子若,又说作子修。汉族,东周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漆雕哆,一作”漆雕侈“,漆雕氏,名哆,字子敛。孔子的弟子,汉族,东周春秋末年鲁国人,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武城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濮阳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漆雕子”。...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游吉,公孙虿之子。春秋时郑国正卿。年少有仪度,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重视,前522年继子产执政。长于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大国,为政先宽后猛。时郑、宋一带流民结集在雈苻之泽(今河南中牟东北)。他大发徒兵,前往镇压,博得孔子的赞赏。游吉长得秀美...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也是...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毛嫱,中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之一,大体与西施同时,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管子》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管子》为管仲及其弟子所著,管仲生卒时间虽有争议,仍可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725年左右,卒于公元前645年左右,而越王勾践生卒...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步叔乘,姓步,名叔乘;一说复姓步叔,名乘,字子车,春秋末年齐国人。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以贤名配祀孔庙。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淳于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博昌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步叔子”。...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与湛卢剑的创始人。福州古称冶城,市北的冶山和剑池,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卢山,浙江龙泉七星井,均有欧冶子铸剑遗迹。另一说为古代瓯江流域生活着的闽族匠...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樊须(前505或515-?),字子迟,亦称樊迟,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六岁,他求知心切,上进心强。有勇力,二十多岁就仕于季氏,并在对齐作战中表现出了才识。《子路》载他曾向孔子问种田种菜的事,孔子答以“吾不如老农”、...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楚灵王(?―公元前529年),芈姓,熊氏,初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即王位后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穷奢极欲、昏暴之君。公元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公元前530年,派兵...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楚文王(?―公元前675年),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母邓曼,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5年在位。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次年,熊赀继位为,是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过严格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楚庄王熊侣(?-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本名:熊侣,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梁鳣(前522-?),名鳣,字叔鱼,号子京,汉族,齐国人。少梁开国康伯之九世孙,晋大夫益耳五世孙。齐景公时从学孔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梁鳣四十二岁才生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言:“孔子以诗书礼乐...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栾书(?-前573年),姬姓,栾氏,谥曰武,人称栾武子,生年不详,晋景公、晋厉公时期执政大臣、统帅。祖父栾枝,父亲栾盾。晋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军之佐,十一年(前589年),参与晋齐鞍之战,大胜之。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栾书官拜中...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柳下惠即展获(BC720年-BC621年),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出生地周朝诸侯国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省济南市孝直镇展洼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创始人。柳下惠是遵守中...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杞梁(?-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一作杞殖。齐庄公四年(前550年),先伐卫、晋,回师袭莒。他与华还率少数甲士夜出隧险,突击至城郊。...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李耳一般指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574年--公元前460年),中国周朝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古代楚国苦县人(今鹿邑),在道教中为太上老君的第17代化身。著有《老子》(又名《道德心经》、或称《道德经》)一书,共81章。誉...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曾蒧(diǎn,生卒年不详),一作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孔子感叹道:...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曾子即曾参(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省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曾参一般指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曹恤(前501―?),姓曹,名恤,字子循,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菏泽定陶区)人,曹国王室,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十八代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卒年不详。家在上蔡洙湖镇。史称“乐道明...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曹刿[gu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曹刿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的后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晏婴即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晋武公(前754年-前677年),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晋穆侯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716年,继父位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公元前678年,杀死晋侯缗,吞并晋国,并以珍宝贿赂周釐王,周...查看全文
朝代:春秋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