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帮助我们从懵懂到成熟。从小学到初中,上了这么多年学,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老师。其中,有一位老师让我日夜思念。她就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她仅仅好和我相处了一年,可是毕业后我却想念她,想回到那有她陪伴的日子。
老师对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很好。那时我的成绩不好,但老师依然亲切的对待我。
我喜欢写作,喜欢用笔表达自己内心的细微感受,我一直努力的追逐梦想,希望用笔书写人生。老师很支持,总是给我鼓励。告诉我梦想的意义。
记得,那一次苏州要举办一场征文比赛。老师把比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讲完以后,直径向我走来。我开始担心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惹老师生气了。于是,低下头不敢再看她。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老师我弯下腰,亲切地对我是说这个是这次征文的参考资料,回家好好看看,认真写,争取取得好成绩,加油!老师说完便离开了。我望着这份资料,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师对我的那份信任。她相信,我有能力可以写好这篇文章,也充分的肯定了我的作文水平。我好喜欢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呀!回到家,我就拿出资料认真仔细的阅读。感受着老师对我的爱。我会努力的写出好作品,不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
老师对我的关心,不仅仅在学习上。我常常会犯粗心的毛病。那天,我又把语文报弄丢了,但要写回家作业,我翻箱倒柜,却就是不见它的踪影。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了。心想;老师这么喜欢我,我却吧作业弄丢了,老师,明天不知道老师会怎么批评我呢!我好惭愧,知道全是自己的错。于是我抱着这种心情,主动发短信给老师承认错误。几分钟后,老师的短信来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关系的,明天找同学复印一下吧!快早点睡。此时的我才意识到已经10点多了,怪不得老师叫我早点睡呢!我顿时觉得好温暖。这么晚了,我冒昧的打扰老师,真的很不好意思。但是,她却没有批评我,不但宽容了我的错误,还关心我睡得太晚对身体不好。我好高兴,老师对我怎么好,我以后要更加努力,让老师为我感到自豪。
老师对我的爱,无穷无尽,说也说不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温暖人心。我觉得我已经离不开老师了,有任何的问题都会去找老师商量,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就要毕业了。马上就要离开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了。我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一时好失落。不过,老师告诉我不用忧伤,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到哪里都可以联系。我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总是要分别的,于是不再难过。
毕业后,我依然常常和老师联系,向她倾诉心中的烦恼。看着老师温暖人心的话语心中就充满阳光。我一有新的作品总是第一时间发给她,与她分享创作的快乐。老师总是会给我有价值的建议。
老师,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这么多的爱。把温暖的阳光洒满我心田。老师我爱您!
初三:潘辛馨
世上最温暖的是什么?是冬日里热乎乎的被窝?是沮丧时朋友们的知心话语?亦或是哭泣时母亲温暖的怀抱?也许这些都是吧。
题记
被现实欺骗了无数次的我们,学会了欺骗了现实,也学会了欺骗自己。一颗晶莹透明的心,在经历世界的艰苦后,也带着满身泥土,变的浑浊不堪。曾几何时,儿时挚友如今怎会变的如此冷漠,人与人之间的空气怎么如此冰冷。是世界使我们变的如此冷漠,还是我们使世界变的如此冰冷?
偶然一次,我看见了婴儿的眼睛,真难以想象人的眼睛竟然可以美的如此纯粹!我无法形容那种难以言表的纯净,只觉那双眼睛使我如遭电击,使我自惭形秽,却又使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温暖。
为什么我会感到温暖?是因为这双从未见过的眼睛?还是因为这双眼睛重燃了我对温暖的渴望?
我开始不再对这个世界感到悲观。
我开始和每一个曾经的朋友重新交往;我开始对每一个认识的人点头微笑。慢慢地,我开始发现我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的友谊越来越纯。我开始觉得和我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关系是如此的融洽,我开始和父母主动沟通,我的家越来越温暖
我开始听见世界解冻的声音。
原来温暖无处不在。
原来我们的世界如此温暖。
叙事小说之所以精彩,那是因为有外表骨感,但却内容丰腴的情节,它之所以能让人入味,那是因为它有一段高潮,小说的高潮不一定是惊涛骇浪的,但是,也绝不是风平浪静的。
《你的眼神》这篇小说,通过在一座城市里的两个人一个电台DJ,一个勤工俭学的盲人男孩。故事场景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地下过街通道。全篇文章讲述了我对一个卖唱男孩歌声的喜爱,我每次都捐点钱给他,后来他认出我,我才知道他是盲人。
文章的内容并不属于凄凉的伤感故事,更不是最后你死我活的眼泪故事。开头就开门见山,那是一段我熟悉的旋律,体现了我多次经过,而早已熟知了声音,一句我站在那里静静地听完更是推动了全文的发展,开头我的误解,而导致读者与当时的我产生共鸣,都认为墨镜是男孩扮酷的工具,直到文章进入高潮时,他摘下眼镜,才使人顿悟,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而我却在无意间已经将男孩作为了自己的朋友,眼睛虽然很大,但是没有光泽,却是一双善良的眼睛,并没有用男孩怎么怎么样来强求体现出男孩善良的内心,而是他唯一的一句话,仅仅只用了一句话却能让文章的剧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换。而男孩的话语中的感谢,仅仅是感谢我听得的认真和每一次零钱的赞助。情节的部分作者便是这么描绘。
在人物方面,作者却更多使用心理描述,全文很少有语言出现,更多的是看法,通过主人公我的心理变化而描写出男孩歌声的优美动听,为结尾处的离开埋下伏笔。墨镜既与前文相呼应又在文中专门突出,从一开始就为文章的结尾打下基础,虽然是外貌描写,但是更起到了暗示的作用,同样起到暗示作用的地方是:男孩总靠边坐着,不移动一个位置。在文章收尾的时候却用了自己的身份的便利条件,为男孩开了一个后门,这是善良的人为善良的人做的。
这篇文章是在这段时间里度过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因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昆明市第五中学初三:代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