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酷爱文学的人,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最大爱好是读书,读文学方面的书。
但以前的我真的真的不爱读书。大约四初三吧!我才开始喜欢读书。那时,书对我来说只有必要的课本和练习册。我的脑海里75%都是看电视,画画和上网。以往我的性格特别开朗,说得过一点,开朗的不像话。下课铃声响过的走道里,我是永不退场的演员,上课铃声响起,我还意犹未尽,一个永远都静不下来的孩子,怎么可能跟文学搭在一起?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机会被强制看书,我想现在的我应该不会这么痴迷读书,这么痴迷文学吧!
嗯,第一部让我对读书感兴趣的作品是《淘气马小跳》,让我彻底爱上读书的是杨红樱的作品。后来,我读了越来越的儿童文学,深深的被吸引。喜欢读儿童文学一直保留到初一或初二。可能是长大了,不满足于儿童歌文学带给我的充实,我开始看一些长篇的:《草房子》、《大地之灯》、《少年残像》等等。再后来,我喜欢上了青春文学:忧愁的文字,奇特的相遇,快乐的回忆和永远不变的是悲伤的结局慢慢地让我变变得安静,也成了我心伤的原因!
在一次次探求新文学的路上,我也在不断尝试创作,随笔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在随笔中,我记下生活,录下观察,谈出感受,留下情感,我还在尝试着写小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独自享受着我的这个创作过程。读书改变了我的性格和思想,写作让我成长。
文学改变了我,我把它当做一种享受。我会持之以恒的去探求文学,因为它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河南宏力学校初三:张玉阶
小时候,我便喜欢在文学的气息中轻嗅;在文学的海洋中漫步;在文学的翅膀的带领下飞翔。
我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遨游。我被哈姆雷特的勇气所感染;我被奥赛罗的毅力所吸引;我被李尔王的品质所震撼;我被麦克白的精神所鼓舞。莎士比亚的作品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丰富,精练,优美!
我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品味。《蒙娜丽莎》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与典雅,她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升华,美的震撼。达。芬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可谓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文学,她时时闪耀着先贤的睿智,魅力与光华,时时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她如美味的精神食粮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饥饿的人。
文学,她如一泓清泉,时时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文学,她如一把火炬,时时驱走我心中的黑暗;
文学,她如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文学,她如一把阶梯,帮我攀登文化的巅峰;
文学,她如一把锐利的武器,让我能够克敌制胜;
文学,她如一个巨人,让我能够站在她的肩上,望的更远;
文学,她如鹰的眼睛,让我能够捕捉到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文学,她是无形的,她能够幻化成任何形式,现在她幻化成了一对灵巧的翅膀,带着我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飞翔!
最近在青年作家韩寒的一篇博文中,醒目的看到这样一句话,文学是政治的妓女。
看到这句话后,我不禁有些哑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不够成熟,十足的叛逆。但我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么一位在当代作家圈中最有人气的作家,会给自己热爱并从事的文学下这么一个定义呢?在对此惊讶之余,我也着手查找到一些文献史料。通览了文献史料上的记载,我不得不说韩寒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我们应该做一个更深层的思考,是不是这个社会太不成熟?又或者每个人都在叛逆的生活中了此一生。
其实纵观古今的历史,文学一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治玩弄权势的工具。文学确有其孤傲性,在上千年的沧桑事变中,一直在保持着自己的冰清玉洁。但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如同一家妓院,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学是逃不掉被凌辱的命运。但政治也是具有其专一性的,蛮横无理,独政专权。这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曾经就在皇宫中,为玄宗与杨贵妃,写一些媚俗的诗歌。以致将诗歌文化泛落成了讨一位女子欢愉的工具,使天下饱学之仕心寒。文学的尊严,就这样在权势与贵妃的笑声中揉碎。所以李白最终还是忍无可忍,愤然拂袖,携带遗憾与文学的尊严,离开了长安城。游历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良辰美景中。与一壶青酒,几点墨痕,度此一生。其实在近代,这种事也曾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在中华民国时期,政商人员就专门养了一群文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