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借着一束柔光,细品它,找回那个离开了烦嚣的、真实的自己。
题记
是在一个夜晚和它遇见,简约的封面一下子吸引了我,带着一点好奇,我借着店里的灯光用一夜的时间读完了它。起初只是草草的浏览,仿佛平凡无奇,目录上对每一章的命名更让我觉得这像是作者生活琐碎的记录,零零散散。那时候的它所能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字里行间透着的丝丝缕缕、浅浅淡淡的忧郁,有些凉,真实细腻中藏着些什么。
第二次见到它,是在表姐家,夏日停了电的晚上,无聊至极的我无意中发现了它,借着烛光重温了这本书。第二次读才发现书的作者是安妮宝贝,也早有耳闻安妮文笔的尖锐颓废:
绿叶硬朗青翠,花瓣洁白芬芳,浓郁如丝缎。青翠的花苞结实饱满,芳香如同带有毒性的辛辣。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栀子花给人的圣洁柔美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高傲面貌,竟有些像作家托尔斯泰这般坚毅高洁,民国才女秋瑾这般从容果断,人亦似花,花亦像人,人和花的高贵在于都灵魂。书中不乏这样的句子,突然觉得夏日的夜晚,有了这本书的陪伴,倒也不觉得闷热。
后来一次读它,那是一个周末的深夜,因为沉迷网络父母大吵一架,我关掉电脑跑进洗手间禁不住泪水的潜溢,然后关上房门趴在桌上,突然想到一句话生命让我感到压抑,我却选择了缄默眼前的书本考卷铺张开来,像一条冗长的小路,他们说,它是可以让我走到成功的捷径,我任凭着命运的摆布。窗外清冷的月光伴我一夜未眠,带着一点苦涩,我再次翻开《清醒纪》。
当我睁开眼,已是拂晓时分,书滑落在地。我不知自己何时入梦,但我却肯定着,脆弱敏感的心,是在这本书的抚慰下安然睡去的。它像一片阿司匹林,使心中被繁嚣所伤隐隐作痛的伤口止痛消炎;像一片薄薄的冰膜,让复杂城市中那颗浮躁的心降温沉淀。
顿悟,沉浸在城市的红灯绿酒中的我们已无法自拔,被过多的荣耀与金钱诱惑的我们迷失双眼,原本那个真实的自己反而被自己亲手弄丢。脱离了现实的假面,我们应该学会去接受,这才是最真的自己,也许我们真正要的,就只是在看清世界的假面、自身的伪装后,安静坐在窗边,品一杯清茶。
然而清醒的人不代表能够控制自己,他看到问题,挣扎得剧烈,反倒失去某种定向之后的简单与安稳。安妮用她尖锐直接的文笔,把你推到悬崖绝壁边让你自己去看,看自己的处境,看向自己的灵魂深处。然而她也警惕我们,清醒固然重要,但无需太过清醒,只需记住始终不能迷失自己,记住自己最原本想要的。
在这个庞大无垠的世界上,装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我们被囚于现实世界的残酷无情,沉浸于诱惑的柔阱,忙碌于应付每日繁重的工作功课,可细细想来,我们是不是忘了初衷?我们要的,真的是无法超越的成绩和至高无上的权利荣誉吗?得到这些之后,我们真的会幸福吗?抑或,迷失的真实自我的我们,根本等不到顿悟和成功的那一天。其实,往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个真实的、不加任何修饰的自己。别迷失在灯红酒绿、舒适萎靡的世界里,为了梦想和我们自己,请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和那个当初真正想要达成的梦想。
请一束微光,找回真实的自己。
初二:唱晚
当青春化成旧照片
也许你我都远在天边
无法相见
从校服到婚纱
从女孩到新娘
我都一直陪伴
无论刮风,下雨
你我都是彼此的港湾
十年以后
你依旧
是我的最美
也罢
错意
初二:杨帆
在复杂的事物面前人总是会有意识的去伪装,伪装有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在人际关系中要学得圆滑,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不能那样去做。渐渐的在环境选择中,迷失自己的本性,伪装的面貌示人熟悉而本来面貌却不为人知。
浑浑噩噩的生活,小心翼翼与人相处,时时担忧怎样不会让人误解。喘息这天空污浊的空气,捧着娱乐杂志在那边感叹生活的不公,抱怨对生活的不满。嬉笑谁谁谁的囧事,高谈阔论周围发生的趣事;成绩不好埋怨当老师的母亲,受到批评责怪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少。
偶然拾起以往的《飞鸟集》,在阳光下,在花廊间,努力汲取文字的精华抬头看看天空,才发现伪装起来的自己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才明白真实的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沉默,喜欢书的丫头,明白真实的自己让人从心底的喜欢,比任何伪装都来得重要。
找回自己,在草丛间花叶间,寻找遗落的碎影,用时光的记忆拼凑开始的模样,不善言辞那就用心倾听把。
找回自己拥抱天空。找回原来的自己不惧未来,不惑现在。
初二:dengt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