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但我以为尚须附加一事,即敌手也须是刚勇的斗士,一败之后,或自愧自悔而不再来,或尚须堂皇地来相报复,那当然都无不可。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但后来性情还是如此。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则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新唐书娄师德传》) ⑴以上两则文字都讲到待人处世的态度问题,试分析两则材料的不同观点。(6分) 20.(1)答案要点及提示:①第一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要痛打落水狗,即对坏人不能仁慈,不能姑息养奸,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自己的残忍。②第二则材料的观点是待人要极度宽容,哪怕是受到侮辱,也不能有丝毫的反抗,正所谓唾面自干。 意思对即可。 ⑵对于待人处世,你有什么看法?请从这两则文字生发开去,并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论述谈一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超过140字。(6分) (2)答题要求:内容紧扣交友处世,能够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相关论述。不能用材料中己有的句子。(参考句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