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it();?>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exit();?>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1.这两首诗都以梅花为描写对象,刘诗抒发了 ,朱诗表现了梅花的 (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5分)
试题答案:
1.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之情。 孤傲、坚强、高洁。
2.第一首用了联想、双关的手法。首句从梅花落笔,虽未着梅花二字,然而吹落的自然是梅花。由此联想到隐居西湖以赏梅养鹤为乐事的林逋。春意减一语双关,既指春色将过;又指宋亡后江南满目疮痍,繁华不再。但梅花的盛衰并不是自己真正关心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故国美好河山沦入敌手的悲慨。第二首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的手法。诗人以梅花自况,首联写出了梅花孤傲的天生异质,颔联写出了梅花斗雪傲寒的坚强品性,颈联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翻译赏析
exit();?>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方战乱初定,春风吹落梅树枝叶上的尘埃,经冬的梅花今又开放,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或许这北方的梅花,在经历了战争烽烟后,也梦想着能够植根于林逋的孤山梅园中吧?
注释
①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bū)。林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亦终生未婚。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二十年足迹不涉城市。因喜植梅养鹤,故有“梅妻鹤子”之称。古人称像林逋这样的有德才而隐居的不仕者为处士。
②元:同“原”。
【作品鉴赏】
《观梅有感》刘因表达的是对江南美好河山沦入蒙古统治者之手的悲慨
北方战乱初定,春风吹落梅树枝叶上的尘埃,经冬的梅花今又开放,不由得联想到以爱梅著称的林逋。或许这北方的梅花,在经历了战争烽烟后,也梦想着能够植根于林逋的孤山梅园中吧?后两句则宕开一笔,先是担心江南春色已减,西湖之梅恐已衰歇。但转念一想,只是借助梅花以发感慨罢了,梅花的盛衰并不是自己真正关心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江南美好河山沦入蒙古统治者之手的悲慨。
exit();?>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作品赏析】
《早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气节的赞赏之情。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的手法。诗人以梅花自况,首联写出了梅花孤傲的天生异质,颔联写出了梅花斗雪傲寒的坚强品性,颈联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作者简介

刘因(1249年-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元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元灭南宋,他屡作哀宋之文,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至元十九年(1282年),应召入朝,为承德郎、
...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