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挑土
芳 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得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他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副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的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城,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的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的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肃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砂,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用意: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理解: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一湘援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对于理解这篇散文中写人记事的核心内容而言,具有总揽全局、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作者在上一段介绍完黑妮及其湘援游项目,并对负责任的旅游这一欧洲兴起的旅游新概念的内涵做了说明之后,让这句话单独构成文章的第三段,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承上,使读者对黑妮的工作和贡献有总体性的了解;另一方面启下,提醒读者注意下文将展开黑妮穿针引线的工作的具体内容;同时,这句话单独成段之后,分外醒目而突出。所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和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并不难答出c相对有难度的,是这句话内涵的理解,尤其是要将答案做得准确、完整。
事实上,依据上文所说的,黑妮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并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以及负责任的旅游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一系列信息,参考答案的第一点并不算很难: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真正困难的是答案的第二点,因为,相关内容相隔甚远,是在文章的倒数第四段,而且是出现在仿佛不经意的一个补叙之中: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这就需要综观全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更需要较强的概括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穿针引线的另一层涵义,是黑妮在国外新观念与湘西当地志愿者之间、乃至在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穿针引线,从而答出第二点: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②肃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参考答案】
(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中的这两句话,延续了去年的出题风格,语言表达本身比较平实,字面上理解起来似乎也没太大难处,但要读透它们的内在含意,却需要联系各自上下文的语境乃至全文的思想内容。稍有不同的是,今年这两句话都位于文中的后半部分,更需要在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答。第一句,是在文中叙述完黑妮们整个白天的活动之后、在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这一句之前出现的,因此,太阳有倦容,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交代回程的时间,意思是天色已晚了;其次,这是个双关语,意味着连太阳都已经有倦容了,以此含蓄地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劳累,从而也见微知著地表明,黑妮一直不辞辛劳地推进着湘援游项目。
第二句出现的语境是,我买了四份凤凰手绘地图以示支持湘援游,而黑妮对此的反应让我感慨良多。因此,第一层含意: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是相当明显的。而第二、第三层含意,则需要对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尤其是对作品中人的形象和思想有较好的体悟:上文写到,传统苗绣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老家寨察看、评判苗族妇女的绣品时,也证实了情况不乐观,使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的我有点发懵,禁不住发出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的感叹,这些信息足以表明黑妮的工作颇为艰难,湘援游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如这里所写,我只是买了几份手绘地图,就让黑妮兴奋得眼睛亮了,岂不是再次暗示黑妮的湘援游进展得不顺利?另一方面,面对不那么乐观的项目现状,素净的黑妮依然能眼睛亮了,又是和上文中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等内容构成互文的,说明黑妮已习惯于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也对湘援游的进展有了沉静、平和之心,已习惯于从乐观、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项目的任何一点推进;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因而又可以这样来理解:我的点滴支持,足以让黑妮再次看到湘援游正逐步推进的证据,黑妮之所以眼睛亮了,乃是出自她非常内在的欢乐,因为黑妮从这一点曙光中看到了项目光明美好的未来。
(3)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参考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针挑土是文章的题目,是这篇作品的文眼。要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什么丰富内涵,前提是要搞清楚针挑土这个俗语的含义:用针挑土,针如此之细,用它来剔挑、挖掘泥土以达到目的,显然是一种夸张。因此,针挑土这个比方,不难让人想起类似的成语,如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以及杯水车薪、扬汤止沸等等。这些成语的含意是相通的,而出于不同的情感态度,则会有褒贬相反的评价,或是持之以恒,或是于事无补。其次,要关注针挑土在文中的位置:针挑土是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作为文中我的感慨在抒情、议论的语境里出现的。作者开头说自己记不全这个俗语,结尾则点破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从成家与败家、赚钱与花钱以及针挑土与水推沙的对比之中,可以发现,作者最终是在肯定的立场上褒扬了针挑土。
文章开头,一言以蔽之,黑妮就是在针挑土,文章主体部分则通过黑妮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耐心地、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地讲等具体的描写,以及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情况的说明,向读者充分展示了黑妮如何做针挑土的事。所以,这是答案的第一点,针挑土是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同样,文本中还有不少文字,典型如老家寨那户人家的装饰墙,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表明在各种各样的外来影响冲击下,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多么困难,而湘援游项目的现状以及黑妮工作的进展,也都可想而知。所以,答案的第二点,针挑土是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这是更多从针挑土这个比方的消极涵义来说的,如针挑土,极言其难,以至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但是,正像文中结尾部分,作者查到了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之后,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是针挑土内涵的升华,也是答案中第三点的由来:针挑土是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这意味着,黑妮们的行为应该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来看待其意义和价值,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持之以恒针挑土,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4)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第二问: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篇散文的主体部分是写黑妮其人、叙作者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之事,核心内容是黑妮及其湘援游事迹窥斑见豹式的说明。然而,这篇散文之所以完全不是干巴巴的先进事迹介绍,就因为文中有一个我,而这个我在文中极其重要。文章以我感慨得很来破题,高调地推出黑妮,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文章以我对黑妮及其针挑土的深刻领悟和深沉祝福来作结,而在主体内容具体展开的文字中,我不仅是黑妮故事的叙述人,更作为一个见证者而存在,我的感兴、议论乃至抒情始终伴随着黑妮,使黑妮一直是我眼中的黑妮,我复杂的情感态度烘托出了一个更生动、立体的黑妮形象。所以,这道题的两问是具体的,更是牵涉到文章内容与形式大局的。
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联系全文内容,尤其是在完成了前面三道题之后,应该不难答出: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而第二问,应更多从这篇散文的形式方面来考虑。文章不仅通过我的感慨来起承转合、首尾呼应,更以我的见闻和感慨来组织文章,使文章格外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我的亲身参与、介入式的观察,见证了黑妮及其湘援游的艰难,我情感态度的微妙变化,彰显了黑妮针挑土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从而丰富并深化了主题;更重要的是,我的存在使这篇散文真正做到了散,文中的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穿插自如、转换自然,行文灵动生姿,文气贯通,浑然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