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读书莫忘做笔记》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他认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③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2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25.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4分)

26.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3分)

27.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3分)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4.(2分)读书莫忘做笔记。或做 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25.(5分)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2分)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3分)

26.(3分)放在文中第⑥段最合适。因为第⑥段讲的是温习笔记的重要性。这句话所说的正 是温习笔记之事,与第⑥段内容一致。

27.(3分)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的观点(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具有说服力。(答引用论证并分析得2分。)

28.(3分)B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