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阅读理解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独孤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查看全文

《故都·故都遥想草萋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故都·故都遥想草萋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韩偓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首联取景...查看全文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陈与义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 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查看全文

《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白居易

(1)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就是针对诗歌的炼字而言。请以两处春光同日尽为例加以简析。(4分) (2)本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答出两点即可)(4分)参考答案 (1)两处春光同日尽中...查看全文

《满庭芳·三十三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满庭芳·三十三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苏轼

1.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他高度评价。 B.上片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一句...查看全文

《好事近·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好事近·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胡铨

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明月本无情,作者却说它故意对着自己变满,看似无...查看全文

《送萧若愚》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送萧若愚》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徐祯卿

1.请对本诗前两句中的深心二字分别进行简要赏析。(4分) 2.千山万壑暮猿吟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进行分析。(4分) 3.简析第一句中深字的意蕴。(3分) 4.从写景抒情的角度鉴赏千山万壑暮猿吟...查看全文

《经杜甫旧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经杜甫旧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雍陶

1.简要赏析颈联中尽迟两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开门见山,诗人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之生活与...查看全文

《蜀相》和《武侯庙》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蜀相》和《武侯庙》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杜甫

1、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2、两首诗在写景时都用到了空字,结合诗句从艺术效果的异同点加以分析。(6分) 3、《武侯庙》一诗中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两句,...查看全文

《田家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田家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王建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的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查看全文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叶梦得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查看全文

《杂诗·日暮游西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杂诗·日暮游西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王粲

1.赏析画线句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3分)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析作品主旨。(5分)参考答案 1.采用对仗的工整形式(或拟人),以乐景衬哀情,借小池微波荡漾,花木红艳的美景,反衬忧思之情。 2.诗歌表达了对理...查看全文

《长相思·秋风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长相思·秋风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李攀龙

(1)有人评价这首词开篇三句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 (1)秋风清既是白描也是曲笔,期中蕴藉着一片相思...查看全文

《南涧中题》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南涧中题》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柳宗元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查看全文

《高阳台·西湖春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高阳台·西湖春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张炎

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查看全文

《旅夜书怀》和《登高》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旅夜书怀》和《登高》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杜甫

1.请比较两诗颔联写景手法的不同之处。(5分) 2.作者在这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旅夜书怀》以乐景写哀情,其描写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查看全文

《畏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畏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杜甫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这春景给了自己一些慰藉。 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查看全文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贾至

1.这首诗诗描写了深秋季节诗人陪同友人泛舟洞庭湖所看到的哪些景象? 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回答。 3.作者说乘兴轻舟无远近,白云明月吊湘娥。既是乘兴,却为何又吊湘娥,如何理...查看全文

《登幽州台》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陈子昂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悠悠形...查看全文

《好事近·悼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好事近·悼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李清照

1、“帘外拥红堆雪”中的拥和堆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2、词的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 1、拥红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成堆。拥,簇拥;红、雪,指代各种颜色...查看全文

《边城独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边城独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马戴

1.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开篇点题,聊凭危堞望紧扣题目边城独望;(1分)总领全诗,引出后面对望中所见异乡景物的具...查看全文

《滟滪堆》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滟滪堆》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杜甫

1、诗歌前两联写出了滟滪堆什么样的特征?是怎样表现的?(6分) 2、尾联以行止忆垂堂作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前两联写出了滟滪堆的大、高和险恶。诗人用了正面...查看全文

《之江淮留别京中亲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之江淮留别京中亲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耿湋

(1)请简析首联的作用。(5分) (2)中间两联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江淮之行的?(4分) (3)客卿指谁?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参考答案 (1)①首联写万里长空中,一只失群之雁南飞的寂寥情景,②寄情于景,使开篇即...查看全文

《诗经氓》、《陋室铭》、《劝学》、《登飞来峰》、《过零丁洋》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诗经氓》、《陋室铭》、《劝学》、《登飞来峰》、《过零丁洋》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白居易

一、(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之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表现出的不但不是同情,反而是 , 。 (2)刘禹锡《...查看全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作者:杨慎

1、本词开篇两句起笔不凡,请联系全词的思想内容赏析其妙处。(5分) 2、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6分)3、词里的白发渔樵有哪些特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人...查看全文

 1000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古诗分类
名句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