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汉宫春·潇洒江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汉宫春·潇洒江梅
作者:李邴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①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②,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1)词中画线部分是如何表现梅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并非单纯咏梅,而是另有寄托。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借春天、霜雪、燕子、塞雁对梅的态度,衬托(烘托)出梅独守寂寞、潇洒出尘、冲寒而放的特点。
(2)词人写梅,实际上是以梅自况。梅自甘寂寞、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是词人自身精神和人格的写照。词人咏梅有自慰、自勉之意。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红梅开花的日期。唯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梅花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吟唱梅花的新诗被冷落一旁。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江天浩渺的美景,委托谁为她谱写诗章?我独自回忆,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人知与不知。
注释
①汉宫春:张先此调咏梅,有“透新春消息”,“汉家宫额涂黄”句,调名来于此。
②向竹梢二句: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此处化用其意。
③东君:司春之神。
④塞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⑤清浅: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⑥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作品鉴赏】
《汉宫春·潇洒江梅》描写梅花开放的形神之美及清幽的生活环境,表达作者借梅喻友言志

这是一首咏梅之词,逢梅起兴,借梅喻友言志,开拓了咏梅词的新意境。全词通过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梅这一中心意象,词情随着状摹梅花的形神之美而起伏跌宕,情挚意真,深微细腻,为咏梅词的上乘之作。许昂霄评曰:“圆美流转,何减美成”(《词综偶评》)。确是的评。本词一说为晁冲之作。陈振孙、胡仔认为是晁冲之作,王明清认为是李汉老(即李邴)所作。而且写作背景说法也不一。此处不对此作详细考论,只就作品进行评析。词的上片写梅之丰神。潇汪出尘,冲寒而放。任雪压霜欺、东君不惜、燕子不来,独甘与疏竹、塞雁为伴。词的下片写梅之品格。宁居茅舍疏篱,不居金门玉堂,是自甘贫贱。自林和靖去后,新诗冷落,而清香未减,不求人知,是自甘淡泊。咏梅哪此,可称佳作。则正是表现梅花耐寒冷、耐苦闷,耐寂寞、耐幽独的品格。任雪压霜欺、东君不惜、燕子不来,独甘与疏竹、塞雁为伴。词的下片写梅之品格。宁居茅舍疏篱,不居金门玉堂,是自甘贫贱。自林和靖去后,新诗冷落,而清香未减,不求人知,是自甘淡泊。咏梅哪此,可称佳作。几句词思路活泼而任笔挥洒,“燕雁与梅不相关、故见笔力”(《独醒杂志》卷四)。下片前三句进一步描绘梅生活环境的清幽。唐代薛维翰《春女怨》诗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本词玉堂所用即此意,意谓梅在野外自在潇洒,不受拘束,比在白玉堂前面受人冷落强得多。亦自慰之词。“伤心故人去后,零落新诗”五句写梅知已渐少的怨艾,为结尾几句蓄势,先提顿,结尾几句将梅拟人,自然芳香,并不求人知的孤芳自赏,高洁淡寞的品格。这正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志士宝贵品格的象征,将梅的神韵表现得极为充分。确是一篇值得品味玩索的咏梅佳什。可与林逋的《山园小梅》并美同辉。本词咏物,写景清丽,抒情婉曲。

作者简介

李邴
李邴李邴(1085-1146),字汉老,号龙龛居士。济州任城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卒于高宗绍兴十六年,年六十二岁。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苗傅、刘正彦反,邴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且密劝殿帅王元...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