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和舆论
童兵
①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通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民众的观察、捕捉、测量、分析与呈现,人们可以感知甚至洞见民众的所思、所盼、所喜、所恼,从而了解及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 )能够以此为依据,为民执政,务实谋划。( )可以透过广泛的民意考问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应对大众的异同及短长,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则可以根据民意察情理,判是非,既为官方喉舌,又当民众耳目,力求于人于事,皆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体意愿为取舍。
②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舆论是大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舆论实质上就是公共情绪。林肯甚至说,公共情绪就是一切。有了公共情绪,一切皆可成功;没有公共情绪,一切皆将失败。因此,些铸造公共情绪的人.要比那些制造法律或者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
③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中,民意的突出特点是非表层性和相对稳定性。民意是较大规模民众一般的内心活动和对某些事件、事态、机构、人物以及这些机构人物政策言行的相似或相同的评价,这种社会评价及社会情绪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相当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而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份较重。舆论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朝意夕改,此事此地一种看法.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④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民意充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公众人物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砚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份少、客观成份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有力、威慑性强。因此,民意比舆论更有威力,对官方的压力也更大。
⑤相对于官方意志而言,民意表达的是大众的意见、意志、要求和愿望,而官方意志体现的主要是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意愿。在一个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里,所谓官方意志往往是主要官员尤其是高官的立场与观点,有的情况下,官方意志完全代表着最高长官、行政首长的立场与意愿。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权利关系下,民意不免会受到轻视、蔑视甚至践踏。
⑥就舆论的构成与布局看,一个社会至少存在着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两类。官方舆论依据与依附于官方意志生成与变动,而民间舆论则主要服从并服务于民众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虽然民间舆论有时可能由于种种压力会屈从于官方意志,也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奇从于官方意志,但民间舆论在总体和大局上总是从有利于伸张和服务于自身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民间舆论不违背民意,为伸张与贯彻民意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由此观之,民意比之官方舆论、官方意志实在、具体、稳定、尖锐,更有韧劲和耐力,也更有实践力和可操作性。此外,由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也易转化为行为与行动,即转变为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超过官方舆论场而高看民间舆论场的原因,也是人们超过官方意志而敬畏和尊重民意的原因。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在第①段的三处()中依次填入相应的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传媒业者 为政者 为民者 B.为政者 为民者 为传媒业者
C.为政者 为传媒业者 为民者 D.为民者 为传媒业者 为政者
2.第②段引用林肯话语的目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推测:下列不属于第③段相当规模群体示向性民意活动的是( )。(2分)
A.选举投票 B.演讲呼号 C.发表微信 D.静坐示威
4.对民意和舆论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民意具有相对稳定性;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表层的群体情绪。
B.民意厚实有力、威慑性强;舆论因其可变性对官方的压力不如民意大。
C.民意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易于测知;舆论则理性不足,缺乏稳定性..
D.民意更有韧劲和耐力;民意一旦操控舆论就转变为公共、群体性事件。
5.结合第⑥段内容,分析文中所附的两幅图蕴含的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分)B
2.(3分)评分量表
|
答案要点
|
分值
|
佐证(强调)舆论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
3
|
强调舆论的重要。(只说重要,未能指出在哪个方面)
|
2
|
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
1
|
直接摘抄第二段的相关文字,或答非所问。
|
0
|
答案示例:强调舆论对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进程的重大影响。
3.(2分)C
4.(2分)D
5.(4分)从舆情来源看,官方舆论(新闻)所占比例不到一成,民间舆论(名人微博和民间论坛)占了九成;(1分,见右图)民间舆论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撬动)社会舆论;(1分,见左图)因此,对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分)【指出图的内容,2分;联系原文,揭示图的内涵,2分】
6.(4分)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应该重视、敬畏;(1分)作为民意的初期或说是表层阶段的公共舆论要及时关注和引导。(1分)作者讨论民意和舆论,旨在强调执政者、民意表达者、媒体从业者都要了解和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1分)只有民意表达顺畅,才有可能构建高效率的政府和和谐的社会。(1分)【分析(概括/总结)2分,评价2分】